第五十八章 择帅第1/2段
“神策军之事几位相公筹划得极为妥当,便照此办理吧!”李涵放下了手中的“《清明上河图》”,满意地说道。
“臣遵命!”四位宰相齐齐领命。最近他们几个为了此事忙得不可开交,中书都堂彻夜灯火通明,毕竟神策军太要命了,一旦出了问题,便可能是天下缟素。这几个月来,都堂每时每刻都至少有一位宰相值守,即使是子夜之时也不例外。李程相公都自嘲自己过回了当年翰林学士时的生活。
几位宰相喝了一盏茶,稍作休息。因为马上还有一件更加要紧的事情要商议。
“沧景之事,诸位说说吧!”看到宰相们休息得差不多了,李涵重新恢复了议政。
沧景之事,是摆在李涵新政路上的一道大坎儿。新政要对整个帝国的军事和政治进行大力的整顿。但这样一来,李涵便需要一个相对和平的环境,让他慢慢地去梳理这团乱麻。
但沧景李同捷的叛乱又不能置之不理,如果任由李同捷世袭成功,其他河朔、河东乃至中原藩镇必会群起效仿,最后天下只会是一个分崩离析的结局。
李涵需要和平,但在这之前,他却必须进行一场战争。正所谓“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时间之事,从来是无法非黑即白的。
“禀陛下,度支已准备好至少一年衣粮,支持平叛没有问题。如果再算上徐州王智兴自备粮秣,便更为宽裕了。”首相裴度起身汇报道。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唐廷之所以长期无法平定河朔三镇,财政不支是一个重要原因。裴度作为整个元和中兴的筹划者,对此自然是知之甚祥,因此他首先向李涵汇报了财政方面的准备,给皇帝吃一颗定心丸。
“一年,嗯……”李涵重复着裴度给出的这个时间,似乎在思索着什么。
片刻之后,他抬起头问向李德裕:“李卿,你以为,此次平叛最要紧的是何事?”
李德裕不假思索:“禀陛下,臣以为,沧景之乱,‘速战’二字最为紧要!”
“速战?愿闻其详。”李涵微笑着说道。
“禀陛下,沧景兵不过三万,地止于四州,必不可敌朝廷。然李同捷敢割地自立,所恃为何?不过是知道朝廷粮草有限,不能久战,欲连结河朔以拖待变罢了。李同捷欲久拖,朝廷便利在速战!”李德裕的分析逻辑清晰,无论是否知兵之人,都很容易听懂。
“那朝廷要做到速战,可有何为难之处?”李涵继续问道。
李涵的问题虽然都很简介,但每一个都极难回答,如果肚子里没有东西,是绝对答不好的。但李德裕却十分享受这种感觉,比起一晚上一句话都说不到点子上的穆宗皇帝,他感觉这才是作为大唐皇帝应该有的水平。他享受这种智力上的碰撞。
“禀陛下,朝廷之兵远多于横海,名将也所在多有,故军事方面并不成问题。会影响速战的,只有两件事:一是河朔三镇出兵助李同捷;二是中原藩帅逡巡不进,玩寇自重。”
李德裕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唐廷平叛战争中的两大困难。河朔三镇形同诸侯,却不自安,总是害怕朝廷会削藩。所以一旦有藩镇叛乱,他们往往会持同情甚至支持态度,毕竟割据的藩镇越多,朝廷平叛的难度就越大。
&em容易听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