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夜宴诗 拔头筹(大章)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长安城有八水相绕,皇宫内的护城河和沧池明渠都是活水,水灯自会流出长安城外,闹不了笑话。

  按说这个盂兰盆节的法会,应当由大德高僧主持。但不知为何,赵开全程并没见到一个和尚,心里啧啧称奇,难道宇文邕这个时候就有了灭佛的心思么?

  祝祷完毕,气氛复现轻松,内史王轨朗声道:“诸公,既是盂兰盆节,就以孝母为题,一炷香的时间,请作诗一首。孰优孰劣,自有陛下品评,开始吧!”

  赵开已经小胜了一把,这时坐在席上发呆,他的心绪已经飘到了前世,他年纪轻轻就仓促离魂,母亲是不是每日以泪洗面呢?

  崔琬紧紧挨着他,低声安慰道:“郎君,可是想起阿母了?往事已矣,莫要太过伤怀。如今你已满腹诗文,足可告慰先妣了。”

  赵开没有注意到她口中称呼的变化,随口应道:“终究是天人永隔了……”侧首一看,崔琬的眼圈也是红红的,讶道:“公主这是何故?”

  崔琬眼神一黯,抽泣道:“我四岁丧母,都记不得她的模样了……”

  赵开心生哀怜,伸手过去轻轻地握住柔荑,感受着滑腻,心中却无遐思,脱口道:“你还来宽慰我,多谢琬儿了!”

  崔琬脸上浮起两朵红霞,宜嗔宜喜,娇声道:“记住了,以后只准叫我琬儿!”

  赵开呆了一呆,看着她还挂着泪珠的清丽脸容,心中涌起一丝慌乱,干笑道:“写诗,写诗!”

  已经有人陆陆续续地举手示意,让宫女收去了桌上的纸张。这种固定节日,他们早就在自家府上就做好了准备,没几个真是现场急作的。

  不一会儿,就剩赵开没交了。

  杨素挨着赵开不远,自能看到他的席面,还特意拱手问了一句:“谦之,你有急才,何故还未动笔哩?”

  杨素只比赵开大了六岁,也是翩翩儿郎,方才的龃龉丝毫不影响他的风度,率先示好。

  赵开心中暗暗警惕,这样的历史名臣他自然也不愿早早结下仇怨,笑道:“处道兄,小弟不太记得先慈的容貌了,有些伤怀失神。这就写,多谢了!”

  说罢,低头便在纸上写:“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崔琬看得清楚,眼内异彩连连,差点发出惊呼,赶紧掩口。

  杨素心中一动,倒没急着探头去看,只笑道:“谦之当知苦尽甘来的道理,杨某改日定去书斋拜访,讨杯水酒喝。”

  赵开招呼宫女收去纸张,拱手道:“谈诗论文,处道兄随时可来。若是做官议政之类的,就恕不招待了。”

  杨素愕然道:“谦之难道真就以诗明志,只愿寄情山水,甘当隐士么?”

  赵开道:“小弟也想学我那舅父,做个逍遥公,有何不可哩?”

  杨素叹息了一声,知道赵开不会与他交心,默默和崔仲方对视了一眼,独自沉思去了。

  早一些时候,于翼、王轨、宇文宪已各自挑出一些入眼的诗词,递给了宇文邕御览。太后那边,却是把襄阳公主拉到身边,闲话家常,听她说些各府送来的礼单,待说到新驸马赵开敬献雕版一块,愣了愣,笑道:“哀家真是老了,这是稀奇物件?”

  襄阳公主莞尔一笑:“母亲哪里会老哩,待会叫内官拿来瞧瞧便知。”

  不一会儿,皇帝把认为满意的诗作挑出了十来首,恭敬地递给太后,笑道:“母后,我朝年轻一代,有不少高才哩!你看五弟、七弟等人的诗作,前者雄浑,后者冷艳,都是上佳之作。其他几位兄弟的诗,虽是稚嫩些,倒也情真意切。母后有福了。”

  太后却是没接,笑呵呵地道:“皇家子弟,岂可与群臣争风?儿郎们的孝心,老太婆心领了,个个有赏。太祖当年选贤用能,不拘一格,皇帝要谨记才好。大周的年轻才俊们,可有什么好诗啊?”

  宇文邕恭声应道:“多谢母后警醒,儿子记住了。皇弟们的诗是好的,不过要与这几首勋室子弟的相比,还差了些火候。”

  太后挑挑眉,大声道:“都有哪些佳作入围呀,念出来给大伙儿听听,也好向佛祖祈福。”
心中暗暗警惕,这样的历史名臣他自然也不愿早早结下仇怨,笑道:“处道兄,小弟不太记得先慈的容貌了,有些伤怀失神。这就写,多谢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