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年底回家(2)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我的妈妈一个人带大了我们兄弟姊妹4个,60年代***大炼钢流产了两个,吃了无数的苦。所以她认为现在的媳妇们带一个小孩。吃穿无忧,不要太幸福了。就像我们现在看不惯小孩睡懒觉,打游戏,高消费一样。这就是代沟,深深的鸿沟。大多数老一辈妈妈不会去想,虽然她们那个年代都是自己带几个小孩,可带成了怎样的情况?吃不好,穿不暖的,走出去像一个要饭的。我读四年级的时候,我的女语文老师,江西重型机床厂子弟学校的周老师,就当着我的面说我穿得像一个叫花子一样。我现在还清楚的记得她那一脸嫌弃的表情,好像我穿得不好丢了她家的脸,还丢了她家家祖宗八代的脸。如果不是我学习好,门门功课100分,估计要被她赶出这个班级了。

  那时候读书、住房、医疗基本上免费。说得难听一点,只要小孩不饿死就行了。可现在是什么情况呢?读书、住房、医疗像三座大山一样,压在我们的肩头上,压得我们直不起腰,小孩仅仅让有衣服穿,让他不饿着就行了吗?!恐怕有补丁的衣服都没有小孩子会穿了吧?吃就更加不要说了,谁不是千方百计的哄着孩子吃呢?

  我现在第二个小孩长大了,12岁了,开始进入青春叛逆期了,我现在会时常反思自己教育小孩的方式,不要去犯上一代人犯过的错误,不要站在鸿沟那边去看下一代,要跨过鸿沟站在小孩旁边去看他,观察他,体会他。想想他们以后的工作环境以及工作方法,就不会对玩手机,玩电脑的小孩发脾气,因为那是他们以后的工作方式。

  过完年我正式的对我父母提出要把老婆带出去打工,小孩需要他们帮忙照顾,像大多数人一样,我的女儿将会成为留守儿童。父母原则上同意了。特别是我的父亲“趁着年轻多赚一点钱”他对我说。我的母亲则要我一个月寄300块回来,我也同意了。我非常感谢父母帮我带小孩带了7年,让我们能够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4万五千元,到了2003年的时候。

  在家的日子总是过得飞快。为了错过返程高峰,我们决定大年初一出发。去深圳的长途大巴会经过我们家门口,我们就抱着女儿在门口等车。女儿虽然还不怎么会说话,其实心里还是知道一些事情的。她看见我们抱着她,以为我们会带她一起走,等车的时候,一直表现得兴高采烈。

  车来了,我把女儿交给奶奶的一刹那,女儿立刻就明白了我们不会带她一起走,她被我们抛弃了-----。她没有像别的小孩那样大哭大叫,而是回过头去,再也不肯看我们一眼。直到大巴开动,不论她妈妈怎样叫她,她奶奶怎样逗她,告诉她爸爸妈妈要走了,快跟他们再见,我们的女儿都没有再回过头来看我们一眼。后来我父母告诉我,我们走后的几天,女儿都在不停的重复的说着一句话“妈妈走”“爸爸走。”写到这里,我的眼泪差一点掉了下来,我这个晚熟的品种啊,怎么生了个这么懂事的孩子?

  女儿的表现让我们的心情很低落,我老婆直接就掉下了眼泪,我不停的安慰她,告诉她过几年我们在深圳站住了脚,就把女儿接过来,一家人就可以团聚了。老婆的心情才好一点。

  回的时候比较顺利,有可能是大年初一的缘故,路上车不多,自然就不会堵,第二天一大早,大巴车就到了深圳沙井新桥,深圳,我们又来了!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