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 避暑山庄3第1/1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在康熙二十年也就是公元1681年,清政府为加强对蒙古地方的管理,巩固北部边防,在距北京三百五十多公里的蒙古草原,建立了木兰围场。每年秋季,皇帝带领王公大臣、八旗军队、乃至后宫妃嫔、皇族子孙等数万人前往木兰围场行围狩猎,以达到训练军队、固边守防之目的。按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军演。”

  “为了解决皇帝沿途的吃、住,在北京至木兰围场之间,相继修建二十一座行宫。热河行宫——避暑山庄就是其中之一。建立这里的时候已经是康熙四十二年了,也就是公元1703年。”

  “那时,康熙已经年近五十。在那个时代,可以算是高龄了。也是直到这个时候,康熙才算真正意义上的把自己的长城修完。公元1713年,康熙时代的避暑山庄彻底交付完工,那年康熙也年近花甲。”

  “清朝有那么一段时间,在任皇帝每一年都会有一半的时间在这关外的避暑山庄办公。其实这一点,也是当年康熙有意为之。”先生再一次感叹道。

  云笙有一种预感,康熙可能并不像他所了解到的那么简单,于是问道:“先生,康熙为什么要这么做?”

  “大清从关外破长城入关内,将关外文化带入关内,使得关外更能了解关内的风俗文化。可同样,康熙也希望关内的人能来关外看看,让他们更加了解关外人的作风,从而降低满汉矛盾。这便是康熙的政治格局!”

  “康熙此时已经感觉到世界的进步,所以他要的并不是关内向关外臣服,而是互相认可的和谐共存、是文化上的互补共生。”

  “看到山庄外围的外八庙了吗?”先生问道。

  云笙点了点头。

  “外八庙是用来接待少数民族,促进各族人民文化交流用的。康熙有意把避暑山庄打造成第二个政治经济中心,外八庙的建立算是让避暑山庄基本完善。如此的建筑体系,也让关内关外的政客们为之叹服。”

  “只可惜康熙留下的一副好牌被乾隆打的稀烂……”先生有些惋惜的说道。

  云笙这就有些不明白了:“先生,乾隆不是好皇帝吗?”

  先生看了一眼云笙,说道:“这并不是说乾隆不好……公元1684年康熙开放海禁,欢迎海外商客来华夏进行贸易。然后到了乾隆的时候,他关闭其他海关只留下了广州,还给只能在广州贸易的外商定下了很多可笑的制度。不仅如此,乾隆还把天主教给禁了。康熙曾在避暑山庄向西方文明虚心求教,无论是避暑山庄的构造还是建造初心,康熙都在传达一个信息,这个东方的国度将要面向整个世界。而乾隆,则在这里蔑视西方君主,所说之言让人不敢苟同。”

  “在构造上,避暑山庄的整体结构也在告诉每一个来到这里的外人,大清对于各族文明都秉承着一种尊重、包容和相互学习的心。”

  “这是康熙对避暑山庄的增值加工,只可惜康熙之后就没有人在想到过这一点。”

  “先生,我有个问题。”云笙问道:“为什么我感觉康熙的政治行为在某种程度上看就像是一个封建社会版本的改革开放啊。”

  听到云笙的话,先生赞叹的点了点头说道:“不错,这就是康熙的政治思维与政治格局。”

  求收藏,求推荐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