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疑惑第1/2段
武安王是谁?
赵小川略一回想便已了然,这不就是后世被尊为武圣人的关二哥吗。
要说起关二哥的升官史,用十二个字可以概括,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第一个为关二哥开启升官模式的不是别人,正是宋徽宗赵佶。
崇宁元年,徽宗不知怎么想起这位以忠义闻名于世的关二哥,随手将其封为‘忠惠公’,或许此举也是为了提高道教地位所做的铺垫。
崇宁三年,河东路解州盐池发了大水,百姓采盐困难,难以向朝廷缴纳税赋,赵佶请龙虎山天师张继先解决此事。
张天师画符藏于铁筒,命弟子送入盐池之中,只见雷火轰鸣、云气升腾,有一神人斩孽蛟于盐池之中,水患得以解除。
赵佶问张天师所请何方神人,张天师答曰乃关羽关云长,赵佶大喜,以手中崇宁钱币为名,进封关羽为“崇宁真君”,并派人于民间立祠供奉。
道教由此大兴,关羽及其忠义之名也由此传遍大江南北,变的让人津津乐道起来。
三年后,也就是大观二年,赵佶又将关二哥晋封为‘武安王’,宣和五年又将其晋封为‘义勇武安王’。
沧海桑田,各个朝代交替登场,可为了宣扬忠义、维护统zhi,关二哥的官儿却越做越大,到了明代的时候终于成了关圣帝君,到清末已经成了关圣大帝。
此时是宣和元年,关二哥的封号还是武安王,虽然奇怪于小莺一个性情柔弱的姑娘家却偏偏喜欢听关二哥的故事,但赵小川也没深想。
关二哥的故事实在太多了,什么桃园三结义、斩颜良诛文丑、千里走单骑、水淹七军等等,甚至可以由此辐射衍生出整部三国演义。
赵小川略一思忖,决定先从桃园三结义讲起。
“小莺,来坐啊,你不就是想听武安王汉寿亭侯关云长的故事吗?听我给你从头讲来。”
小莺抬头飞快的扫了赵小川一眼,心中暗自惊诧,这个坏胚子看来真的知道武安王是谁。
可那又如何?说不定是在城里闲逛时从说书人嘴里听来的。
说书起源于宋代,一般只说不唱,如宋的讲史、元的平话,算是评书的起源阶段。
赵小川坐在床头,少女则小心坐在床尾,小手扶着裙摆,看似娇柔的身子绷得紧紧的,对‘坏胚子’防备的死死的。
眼见小丫头对自己这么jing惕,赵小川咂咂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哥就不信了,每天朝夕相处,哥的热脸总能把你的冷pi股暖热。
“滚滚长江东逝水……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赵小川刚讲了个开头,就被故意捣乱的少女打断:“少寨主,奴想听的是武安王,不是酸词汉史,要不奴还是回去休息吧。”
酸词汉史?
开头那首词多有气势,多有内涵,怎么能算是酸词呢?
没办法,一心做舔狗的赵小川只能直接开讲桃园三结义,只是少了当时的背景衬托,他总觉得缺少一股韵味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