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沙海以下七百米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28.沙海以下七百米

  公元三零三一年八月二十一日,欧亚大沙漠东方区西南部古海岸线某处,上午十点二十五分,晴,微风,地表温度68.7℃,仍在缓慢上升。

  耀眼的阳光中,一架银灰色的科考飞行器自空中垂直降落,停在该处一个小石堆旁边。透过旋转飞扬的沙尘,机身上“好奇的喜鹊”五个宋体字若隐若现,旁边有一个卡通喜鹊图案。

  该处海拔九百零六米,最高点距沙面约四点五米。机舱门被打开了,一辆太阳能沙漠汽车驶出舱门,停在机腹一侧。

  身高2米的中年女科学家张淼萌教授身穿白色防护服,缓步走下汽车,取下头部保护罩,手搭凉棚,极目四顾,但酷热中只见到一片茫茫沙海,连绵起伏,仿佛没有边际。最后,她的目光朝西北偏西方向望去,那里一带的沙丘稍为低平,正是她的团队早前拟定的目的地。

  良久,张教授缓缓上车。目的地不远,车子很快抵达。

  张教授拿出一只小黑球悬停在沙面上约一米高处。小黑球上面射出的红外线,在沙面上画出了一个直径八米的圆。

  随队的四个年轻人跟着下了车,搬出了一堆器械。其中一个银白色的精致箱子,上面印着“皮米机器人母本”字样。

  一个名叫白雪的女实习生打开箱子,里面分开四格,分别装着颜色稍有差异的“粉末”,这是四种不同功能的皮米机器人母本。白雪小心翼翼地端出其中一种浅黄色半透明的“粉末”,小心地将这盒“粉末”撒在圆里的沙地上。

  这群尺寸为零点零三纳米的高精密微型机器人,作为一支种子力量,落在沙子之间,如同灰尘落入了高楼大厦里。它们一旦接触沙子,立即对沙子进行快速分解,并将其微粒作为原材料,对自身进行高速复制,在极短的时间内,生成了一支以几何量级增长的微观军团。它们一旦达到了合适的数量,便停止了复制,此时刚好将整个圆覆盖住。

  接着,它们各施其职,继续对圆内的沙子进行分解、搬运、组合、重建,并向外围填充、加固……随着圆圈内一阵阵涌动,沙面在不断下降。圆圈上面露出来的部分,构成了一个精致的圆柱形玻璃井结构,晶莹剔透的圆形井壁,以及依壁旋转而下的防滑玻璃阶梯,正在快速地向下延伸,五十米、一百米……直至七百米处,它们停止向下,开始横向推进。井壁上,四排笔直向下延伸的太阳能无线LED灯也同时生成,并随即提供照明。

  张教授带领队员们携着器械拾级而下,直到洞底。仪器显示海拔五十六米。

  皮米机器人大军很快清理出了一个半径约八十米的半球形玻璃穹顶,照明系统也相应生成。里面是一幢一千年前的两层半小楼,以古旧的砖墙混凝土结构建造。庭院布局清晰可辨,枯花朽木、鸡笼狗舍、碟碗帚锄,乃至鸡毛果壳之物,均历历在目。

  “家”的气息扑面而来。

  他们打开一楼那扇锈迹斑驳的金属门,张教授首先走进屋里。里面的沙子、尘土和杂物已经被皮米机器人清理干净,屋里的陈设保持着一千年前的风貌,只是其中的木质结构因岁月的侵蚀,看起来显得脆弱不堪。经历一千年的时间蹂躏,家的温馨气息依旧让人沉醉。

  “张教授,冷骁龙真的那么重要吗?”白雪问。

  “这个问题,让时间去检验吧。”张教授说,“按史料记载,一楼西侧那间房间应该是他的书房,我们重点看看那里。”

  他们在一张破旧的书桌上发现了一本笔记本。原本早已风化,一碰即碎的本子,经过皮米机器人的修复,现在可以正常翻阅。

  张教授翻开了第一页。上面贴着一张母子合照,年轻美丽的妈妈正笑靥如花地亲着孩子的小脸,她怀中约6个月大的男婴碌着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嘟着还没长牙的小嘴,胖乎乎的小手摸向妈妈的脸颊,一副幸福的萌样。照片旁边有几行遒劲的钢笔字:

  “生命很美好,也很脆弱,需要守护。再先进的科技,也注定了不可能成为生命的守护神。真正能够守护生命的,必须是生命本身。宇宙锈迹斑驳的金属门,张教授首先走进屋里。里面的沙子、尘土和杂物已经被皮米机器人清理干净,屋里的陈设保持着一千年前的风貌,只是其中的木质结构因岁月的侵蚀,看起来显得脆弱不堪。经历一千年的时间蹂躏,家的温馨气息依旧让人沉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