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召见宋应星(一)第2/2段
“剧臣所知,现任山西巡抚卢象升,虽是文官出身,但他素知兵事。眼下由他坐镇山西,陛下可无忧矣!臣愿赴山西,为陛下专管开矿事宜,望陛下恩准。”
天启皇帝觉得宋应星的话有些道理,于是,对宋应星说道:“人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宋爱卿既然知人,又能自知,确实是我大明不可多得的人才。那好朕今日就纳了宋爱卿之言,山西巡抚一职就不由爱卿接任了,由卢象升继续留任。爱卿就以工部右侍郎的身份,赶赴山西专门负责开矿挖煤之事。”
“陛下,您刚刚说,要推广种植土豆和玉米,其实,还有一种农作物,也是适合大规矩推广种植的。产量也很可观,若能和土豆玉米一起得到重视和推广,必能解决眼下大明面临的粮食危机。”
天启皇帝闻言道:“哦!是吗?爱卿说的是什么作物?若真如爱卿所说,朕必定推广,让全国所有合适的地区都一起种植。”
“陛下,臣说的这个作物叫做番薯。”天启皇帝听后,一时之间,没有明白番薯是什么作物。于是,问宋应星道:“番薯是何物?爱卿能否与朕细说说?”
“回陛下,番薯又称红薯,或甘薯,番薯顾名思义,是从海外番邦传入我大明的。是由我大明福建长乐人陈振龙到吕宋岛经商时,发现了当地有种作物叫做红薯。红薯不仅产量高,而且美味可口,便要引种回国。但当地有严厉的禁止带出法令。于是陈振龙便和儿子陈经纶向当地百姓学习栽种方法,终于在万历二十一年巧妙地将“薯芽”绞于缆绳之内秘密带回国内。”
“红薯传入大明后,首先在陈振龙的家乡福建长乐种植,而后又传入广东地区。由于,红薯原本是从海外而来,所以,当地百姓把它称作番薯。”
天启皇帝听完,宋应星的解释后,他恍然大悟,心里暗道,原来番薯就是红薯呀!天启皇帝想起,在他穿越前,红薯这种作物,在后世已经很普及了,在他后世家乡番薯被称为地瓜。
见天启皇帝若有所思,没有说话。宋应星接着说道:“陛下,番薯这种作物,对气候要求,对土壤要求都不高,种植和储藏方式也很简单,在大明的南北两个地区都可以耕作。”
“由于,番薯耐旱力较强,尤其,适合我朝北方各省种植。如果,陛下可以把陕西的灾民组织起来,种植番薯的话,那么一年以后,陕西以及西北的灾荒就有可能挺过去了。”
“爱卿所言,朕已经有所考虑了。朕打算把陕西饥民,组织起来去山西挖煤开矿。再有,朕打算把各地的皇庄的土地都拿出来,成立国家农场。”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