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大理寺评事第2/2段
二人罗列罪名乃是拿手好戏,要命的是他俩罗列的那些罪状确实也是石小凡干过的,实锤了。
比如,在国信所着蟒袍的旧账又被翻出来了。与辽使在樊楼称兄道弟勾肩搭背的事、手下仗着石小凡淫威扇店小二耳光的事,他们却不提来福挨打。
其实最近石小凡低调的很,俩人实在抓不住什么把柄了,又把他以前那些臭史给抖出来了。
什么偷看张寡妇洗澡,那个谁忠勇侯藏在猫耳朵巷子新纳的小妾院子里晒得香帕抹胸被石小凡盗走拿到大街上显摆、斗蛐蛐输了把对方脑袋开瓢的事不一而足说了个没完没了。
朝堂上忠勇侯听的脸上是青一阵白一阵,牙齿咬的咯咯响。那次若不是石元孙给了两处铺子才摆平这事,忠勇侯早就打将上门来了。
这么一个混蛋玩意儿,有什么资格任管勾官一职。
张茂一挑头,加上刘文正和李德三人唇枪舌剑,豁出去了。有本事这石小凡再把自己揍一顿,这管勾一职必须给撸了下去。
石元孙更是羞愧的无地自容,就连赵祯脸色也沉了下来。
谁知就在这个时候,殿尾一人站了出来:“陛下,大辽使者此次入京实为岁币而来。多亏石管勾从中斡旋,如今辽使已应岁币减半,想是石管勾之功不可没。古人有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石管勾既然已经痛改前非,又如何做不得这国信所管勾?”
众人回头一看,一个年纪不大的家伙拿着笏板笔直的站在堂下,此人言语清晰,谈吐得体,正是大理寺评事包拯。
监察御史张茂大怒,你一个小小的大理寺评事,有什么资格在朝堂上大呼小叫。
“你是谁,叫什么名字?”
张茂认得是包拯,他故意这么问,就是想给他难堪。
包拯面不改色:“下官大理寺评事,包拯。”
张茂冷笑一声:“哼,一个小小的评事,如何入得大殿在朝堂上吆五喝六。”
“是朕让他来的。”赵祯冷冷的道。
张茂一愣,方知适才说错了话,慌忙躬身道:“臣知罪。”
原来这大理寺评事不过区区九品官,是没有资格入朝听政的。是石小凡上书,说此人可堪一用,若是大辽答应岁币减半,则大宋需同样派使者入辽。
包拯早就对岁币一事不满,他昂然道:“国家每年向契丹交纳岁币,不是抵御戎人的计策,应该操练军队、挑选将领,致力于充实边境守备。石管勾能为朝廷节省一半岁币,实乃功不可没。”
此言一出,群臣跟着纷纷点头。这败家子不管人品如何,他可是真的让大辽岁币缩减了一半。
石小凡之所以推举包拯,是因为历史上庆历五年(1045年)八月,包拯担任契丹正旦使,出使辽朝,完美的完成了使命。
这次萧太后若是同意岁币减半,包拯需随从萧也赖一行入大辽回礼。思来想去,石小凡觉得包拯是最佳人选。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