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 反燕风气逆转第1/2段
备用网址
“呵呵,这帮江湖人士脑子都秀逗了么?</p>
竟然会认为大燕帝国因为围剿他们的损失太大而停手。</p>
真当我会在意那帮普通士卒的生死?”</p>
“陛下,战场上死的可不是普通士卒,都是经历过战场磨练的老卒,这种老卒都是大燕帝国打败汉国积累起来的,江湖武者认为陛下不舍得损失也有一定的道理。”</p>
下首的贾诩笑呵呵的提醒道。</p>
贾诩说的自然没错,但这些老卒却都是出自那些汉地分封领主的私兵家奴,这种人不管朝廷如何施恩,根都在分封领主的地盘上。</p>
毕竟他们的家庭和亲属生活在分封领主手下,甚至干脆就是分封领主的家生奴隶或佃户,世世代代为地方实权豪族工作!</p>
因此,无论朝廷如何施恩,除非真的把他们整个家庭迁徙出来,再分封出去一片土地将他们变成有田产的军户兵,否则是不可能真正获得他们忠诚的。</p>
然而,燕国真要是那般做的话,支出的田产和安置费用是一笔大数目不说。</p>
这种釜底抽薪的方式还会得罪整个汉地的世家门阀,彻底打破燕国定鼎汉地与地方大族建立的默契关系,可谓是弊大于利。</p>
毕竟现在汉地地方世家门阀的实力保存的还算不错,他们虽然给燕国供出了许多‘血税’,但根基并没有遭到打击,汉国崩的实在是太快了,汉军都来不及报复那些叛变的世家门阀就被白起扫入南方苦寒之地……</p>
一个两个,甚至几十上百个地方豪族门阀的反叛都无法威胁到现在的燕国,但如今的燕国在汉地统治下,世家门阀的数量何止三位数?</p>
如果把那些中小地方分封大户算进去,汉地的大大小小分封领主已经达到几十万的数字!</p>
其中大半都不是汉地传统的世家豪族,而是后来投资燕军得到封地的新晋勋贵。</p>
这些勋贵出身十分繁杂,有当初投靠燕军的山贼大寇(实力不够的无法拿到投名状),也有地方上有钱无田商贾之家,还有趁乱在汉地掀起叛乱,打着迎接大燕旗号的义军首领。</p>
可以说,这帮人和那些投靠燕国的汉地传统世家门阀,在燕军平推汉国的过程中,起到了三分之二的作用!</p>
比白起起到的作用还要高!</p>
这就是赵作仁与汉地世家领主共天下的原因,他们是真的功劳巨大。</p>
现如今在平定武林门派的战斗中,这些地方领主也是出人出力,围攻光明顶万余人的战损,不到一个月功夫就补充齐全。</p>
毕竟燕军主力围剿那些名门大派,地方门阀领主都是需要出人出力的? 要不供应粮草军械等物资? 要不从佃户中抽丁口组织训练成新兵,填入燕军作战序列里。</p>
一家两家自然出不了几个丁口新兵,但千百家出丁口新兵呢?</p>
最重要的是? 剿灭地方叛军的名门大派对地方分封领主是有好处的。</p>
古往今来? 叛徒最遭人嫉恨? 这帮地方分封领主成为燕国的既得利益集团,都是踩着汉国的尸体上位的。</p>
自诩支持汉国正统的武林门派当然对他们恨之入骨。</p>
余人的战损,不到一个月功夫就补充齐全。</p>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