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全书结局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书中暗表,诸葛靓泊舟之地,果然唤作鼓子洋。因海岸多礁,其礁中有孔隙相连,每到涨朝之时,水击石礁,其响如战鼓,故此名之。岛上有山,名百岁山者,是因山中居者皆能寿至百岁以上,且体健身轻,至死不生病患,故名。山上有谷,名五老谷者,因有五老来此避八王之乱,以种植耐冬花、修行道学为遣,皆为不世高人也。此五老者,乃伏龙先生徐元直——便是那驾舟老者;兵家掌门左慈仙师;鬼谷派掌门史子眇;骊山门老母貂蝉;五斗米道第四代天师张富——乃汉中张鲁之子也。此五老及其门人弟子,均居于此谷之中,每日修炼各门派道术,不与世间接触。至于那五枚卧龙令,也是徐元直拿去,使与伏龙令合六为一,后于五胡乱华之时再度出世,彼时却又唤作“羌胡令”,以助前秦丞相王猛统一中原所用也。卧龙先生诸葛孔明终未前来此岛与五老修仙,后于定军山坐化,唐妃从之。自有传人龙吟、观鸣等将其夫妇遗体安葬于墓中,终代棺中偶像,替了真人,了结此生夙缘。

  晋武帝泰始年间,有张鲁门徒陈瑞在蜀中传播五斗米道,徒众以千百数。惠帝永宁元年,李特在青城山五斗米道首范长生支持下,率天水、略阳、扶风、始平、武都、阴平六郡流民数万人,在益州绵竹起事。义军大败西晋官军,进围成都。惠帝太安二年,李特阵亡,其子李雄继起,于次年攻下成都,自称成都王,又次年改称皇帝,国号大成,史称成汉。成汉政权据蜀中凡历六世,共四十七年,又与刘备入蜀自封益州牧,至后主刘禅降魏时间一致,亦为四十七年。蜀汉国祚乃是上天定数,宁不信乎!当时成汉事少役稀,百姓富贵,闾门不闭,无相侵盗,可谓安乐太平之域,其业绩可与张鲁汉中五斗米道政权相媲美也。

  五斗米道后称天师道,便为道家正一法门。张鲁归降曹操之后,奉朝廷之命率其大批教民北迁长安、洛阳、邺城三辅之地,五斗米道也由巴蜀、汉中一带,向北方及江南广大地域流传,并大获发展。至东晋时,五斗米道世家如琅琊王氏、孙氏,陈郡谢氏、殷氏,高平郗氏,会稽孔氏,义兴周氏,丹阳许氏、葛氏、陶氏,东海鲍氏等,皆为江南显族。此时并将五斗米道改称天师道,共尊钱塘人杜子恭为首;杜子恭死后,其弟子琅琊人孙泰继为道首。虽道首可为异姓,则天仙必是张姓任之。晋安帝隆安三年十月,孙泰侄孙恩利用司马元显征发乐属,引起八郡骚动之机率众起义。孙恩战败,与部下数百人投海而死,妹夫卢循率领义军余部,转战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坚持近十年。义熙七年,卢循在交州战败,亦投水而死。此次五斗米道起义,聚众达数十万,历时十三年,纵横千里,实乃天地大变。亦因此番天师教众之乱,东晋王朝气运一泄千里,终至被寄奴刘裕取代,按下不提。

  除却江南,又有北魏天师道。至北魏拓跋鲜卑朝时,有寇谦之自称受道于仙人成公兴,“守志嵩岳,精专不懈”,招收弟子,讲经施术。神瑞二年,寇谦之在嵩山少室石室托言太上老君降临嵩山,传授自己天师权位,并赐《老君音诵戒经》,令弘扬道家之学于天下。因而受命宣新科,整道教,除去张陵、张衡、张鲁“三张”伪法,租未钱税及男女合气之术,专以礼度为首,而加服食闭炼。自此,寇谦之便以非张姓天师身份宣扬道教,并对天师道进行三次整顿,使天师道以全新面貌在世间传播。北魏明帝泰常八年,寇谦之端坐石室,太上老君玄孙上师李谱文降临,授寇谦之《录图真经》,并传授销炼金丹、云英、八石、玉浆之法,使其谨慎奉持辅佐北方泰平真君。同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继皇帝位。

  太武帝继位当年十月,寇谦之离开嵩山,北上北魏平城,献上道书。皇帝让臣子张曜供其衣食。太武帝左光禄大夫,著名大儒白马公崔浩少好文字,博览经史,阴阳五行,百家之言,莫不精通,深研义理,出类拔萃。承继父业,入仕朝廷,父子均为朝廷近臣。崔浩欲借助寇谦之天师道拉拢太武帝,借助皇权实行汉化主张,于是上书极力推荐寇谦之。太武帝闻奏大喜,立刻派人将天师接到宫中,并派人奉皇帛、牺牲,南下祭祀嵩山,还将寇谦之在嵩山的弟子接到平城。于是天师帝师齐来,宣布天下显扬新法,道业大盛。

  寇谦之在宫中辟谷不食,居帝师之位,便发布遵老君训诫改革天师道。同时请教大儒崔浩,急需应用,弥补自己儒学空白。崔、寇二人用儒道治国,在朝中逐渐得到落实。寇谦之大显神手,且积极参加北魏军事行动。始光二年,大夏王赫连勃勃病亡,其子赫连昌继位。对是否西伐大夏,崔浩主战,长孙嵩主和,太武帝特请寇谦之决定吉凶。寇谦之首先同意崔浩意见,又在宫中大作法事,祈祷胜利。太武帝于是亲率一万八千轻骑西征,结果俘敌军数万,缴获牲畜十几万头,虏夏人万余家,凯旋而归。以寇谦之道术、法术、权术、谋术连连相扣,术术应手,遂拜为国师。让天师及其弟子,并列在王公之上,不听称臣。

  太延六年,太武帝改元太平真君,应寇谦之所请亲至道坛受符箓。自此,北魏历代皇帝即位时,都至道坛受符箓,成为法制,依此作为鲜卑拓跋部统治汉族之依据。新天师道得到太武帝崇奉之后,自然影响到佛教发展,双方由此争斗不休,甚至引发流血冲突事件。太平真君六年,太武帝发现长安佛寺僧人偷藏兵器,与起兵反魏胡人盖吴有关,下令诛杀长安沙门。次年,下诏各州杀僧人,毁佛像,禁民信佛。此即史上有名之“太武灭佛”事件。

  寇谦之对太武帝灭佛活动不太热心,甚至反对。他认为道教己处于国教地位,佛教己无力相争,没必要排佛,甚至认为新天师道应吸收不少佛教义理。道佛互相融合,可以共继父业,入仕朝廷,父子均为朝廷近臣。崔浩欲借助寇谦之天师道拉拢太武帝,借助皇权实行汉化主张,于是上书极力推荐寇谦之。太武帝闻奏大喜,立刻派人将天师接到宫中,并派人奉皇帛、牺牲,南下祭祀嵩山,还将寇谦之在嵩山的弟子接到平城。于是天师帝师齐来,宣布天下显扬新法,道业大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