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出巡河北(1)第1/2段
王莽朝中的庐江连率——颍川人李宪占据本郡自守,自称淮南王。庐江郡啊···离自己还远,暂时还是先把附近的地方调控好,后院安稳了再去平叛,更何况此时刘玄的心头大乱,并不是一个小小的庐江郡,而是赤眉军。
赤眉军多是莒州百姓,因为当初王莽称帝时,徭役和赋税压的百姓苦不堪言,琅琊灵门人——樊崇,原本是到莒州雇给人家干活儿的,想着日子能比家乡更好过一些,不想莒州甚至更严重,又因为个性豪爽、喜好交友得以在百姓中颇具声望,后来在又一次朝廷加税的时候,起兵谋反。
赤眉军扩张的速度之快,让同是起义军的绿林军咂舌,而且战力充沛,听说因为樊崇是贫民出身,所以纪律严明,不允许伤害百姓,每到一地,势必会抢劫大户,开仓放粮,救济贫苦百姓,甚至还曾经打退过王莽派去讨伐的十万大军。
这次自己攻下长安、洛阳后,第一时间就派人去了赤眉军中,想要招揽对方,听说这群人在攻下青州以后,也一直没动,估计是在学着怎么治理自己打下的地方,而这点让刘玄十分反感。
他可以招降赤眉军,给他们封侯进爵,但是前提是必须要臣服于他,现在这副样子明显是想要自己令立朝廷,这些是任何一个帝王所不能忍的。
现在除了青州的赤眉军,河北的招降也失败了,上谷、渔阳两地的骑兵是他一直想要握在手里的,只要军中有骑兵,日后征战,自然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结果李岩这个蠢货就这么得罪了上谷的人,渔阳的两位现在没了韩鸿做中间人,也算是断了联系。
“几位卿家说说,如今朕派去招降赤眉军的人很久没回来,估计命已经没了,接下来怎么办?是发兵好呢?还是继续派人去招降?河北那边也需要重新派人去招降,派谁去?”汉室的规矩,每五日一朝,如今正值战时,所以并不规律,刘玄今日特地召见了几个高官商量这事。
“臣有一人可荐,陛下可派刘秀去招降赤眉军。”平时一向对这些事并不感兴趣的王匡,突然说话了。
众人一听就知道,王匡这是因为儿子死在了刘秀手里,伺机报复呢!不过朱鲔和李轶两个并没有什么感觉,他们两个本就十分忌讳刘秀壮大,当初忙着攻打洛阳、长安的时候,被刘秀钻了空子,利用后宫重回朝中任职,现在能够借刀杀人,那是再好不过了。
王常和李通对视了一眼,看出了彼此眼中对于这事的不赞同,王常一直欣赏刘家兄弟,其实在他心里,这两人哪个都比刘玄有天家风范,李通则是觉得南阳一系在朝堂上被打压的太惨,不想己方的力量太弱。
他和李轶虽然是族兄弟,但是关系并不算亲近,李轶背叛之后对于旧主这样打压,也让他觉得自己这个弟弟的为人实在堪忧,不过出乎意料的是,最先提出反对意见的并不是他们俩,而是新加入朝廷的左丞相曹竟和他儿子尚书曹诩。
“陛下,臣以为国公所说不妥,如今赤眉在青州等地盘踞,明显是要谋反称王,这时候派人过去不过是送死罢了,不如早日集结军队,攻打赤眉军才是正理。”
他们二人一发话,众人都觉得奇怪,这两人因为颍川被攻下,所以才在陛下面前得重用,没听说和刘秀有什么关系,怎么就帮他说话了呢?
不过只要有人在前面说话,李通和王常开始为刘秀求情,“陛下,左丞相说得有理,赤眉军现在蠢蠢欲动,我们实在不必再派人招降啊!”
刘玄听后点点头,觉得有理,“那河北派谁呢?”
这时候李通突然说话了,“陛下,臣以为若是河北的话,可派司隶校尉刘秀前去。”
王常觉得有点儿奇怪,在底下问他,“河北如今早已乱成一团,那里也未必比赤眉军好进,怎么推荐文叔去那里?”
“当初刘秀他哥,刘演,曾经在宛城救了一人,现在就在河北信都任职。”原来是这样,王常听了后也随声附和起来。
朱鲔和李轶并不知道刘秀在那边有所依靠,只是看着面前两人刚才私底下交谈过,一想这二人素日与刘秀交好,河北现在那个样子,居然都举荐刘秀去,一定是另有打算,于是跟刚才截然相反,现在李通和王常赞同刘秀出去,朱鲔和李轶还有王匡三人,开始不同意刘秀出去了。
刘玄听这几人说的头都大了,直接反驳回去,“朕这朝中除了刘秀没有可用的人了吗?你们怎么总是说他,干脆提个别的人吧。”
听出皇帝的口气满是不耐烦,几个人也不好再吵,正在这时,倒是一直沉默的刘赐开口了,“陛下,臣以为李将军和王将军说的有理,司隶校尉在洛阳时都能治理的井井有条,去了河北,也是一样的,赤眉军重要,河北也很重要。”
河北的确是重要,但是那里现在内部混乱,所以刘玄更关注赤眉军,不过听刘赐说了以后,刘玄开始认真考虑了,不是河北,而是刘秀。
刘秀和王匡、朱鲔、李轶的矛盾,看来是已经不死不休了。刘秀当初在昆阳打败王邑后,自己更多关注他哥哥刘演,对于这老实人刘秀,自己倒是没怎么留意,这次他原得有点儿奇怪,在底下问他,“河北如今早已乱成一团,那里也未必比赤眉军好进,怎么推荐文叔去那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