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呼吸之道第1/4段
我站在一座悬索桥上,惊魂未定。脚下哗哗的水声告诉我:我还活着。
桥长八丈,我每走一步,心灵都会经受巨大的冲击。
“道!”一个声音大喊着。
“谁的道?”我问。
“呼吸之道!”宝寅老师的回答一字一句刻在了我的心中!
我终于站在了悬索桥的中央。宝寅老师坐在桥一端的一块大青石上。
峡谷的风吹动悬索桥,桥晃我惊。
“你的内在宁静了,桥就稳了。你的人要放松了,你周边的世界也就放松了。呼吸之道就是要先寻找内心的波澜不惊。”宝寅老师的声音从桥的一端传来,中气十足,声音在风声中清晰可辨。
“无论如何都是一死,我豁出去了!”我心中想着,在心中默念:“孩子,孩子,为何你这么坏!欺负,欺骗,为何你做出来!学会做好小孩,相亲相爱!关怀就在心中,充满色彩!”
宝寅老师观察到我的心绪宁静下来,才一字一顿地娓娓道来:“你感觉到自然的能量了吗?个人的能量和大自然地力量相比,真是微不足道。你的对抗毫无意义。你要学会将个人的能量和大自然的能量融合在一起。内观呼吸,外融能量。在言语表达的发音过程中,气是原动力,虽然它不是发音体(声带)本身,但它冲击声带振动发出喉原音,并在共鸣作用下得到扩大和美化。气息的强弱变化对字音的清晰度、声音的响亮度、音色的圆润度、嗓音的持久性、情绪的饱满度和共鸣状态产生直接的影响。气动则声发,气息运用的正确与否是决定声音好坏的关键。自古以来人们就非常重视气息在艺术发声中的运用。唐代段安节在《乐府杂录》中说:“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氤氲自脐间出,··既得其术,即可致遏云响谷之妙也。”戏曲界也有句老话:“气是声音之本。”但气息又不局限于作发声的动力,它还是人们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人们的情感通过不同的声音形式来表现,不同声音形式产生的根本在于气息的变化。气息是情与声之间的桥梁,是“情动于内”到“声发于外”的过渡环节。声要随情动必先调其气,可见把握住气息的运用是我们语言艺术学习过程中的根本要求。现在请内观自己的呼吸器官,告诉我都有什么?”
“有嘴巴、鼻子、喉咙......”我喊道。
“呼吸器官是发音的动力系统,由肺、气管、胸腔、横膈膜及腹肌组成。其中最主要的是肺、胸腔及横膈膜。它们是呼吸运动的联合体,艺术语言发声需要的胸腹式联合呼吸就是靠这些器官来完成的。
1.肺
肺分左、右两侧,是由含有许多弹性纤维的上皮组织组成的。肺叶内布满了空的肺泡,状如海绵,具有明显的伸展性和弹性。肺上端是气管,和口腔通连。气管人肺的地方分成两个气管支,气管支再分成若干小气管支,每个小气管支又派生出许多微气管支,最后通向肺泡,布满肺的全部。肺长在胸腔中,表面有一层胸廓。吸气时胸廓扩张,肺也随之扩张,气通过口、鼻、气管,支气管吸入肺中,肺的容积增大。呼气时,胸廓回收,肺回缩容积减小,气就从肺里排出体外,这呼出的气息就是发音的动力。
2.胸腔
胸内的体腔部分是胸腔。胸腔外部是胸廓,它是十二对号形的肋骨、肋骨、胸骨和胸椎等构成的骨支架。肋骨之间有两层肌肉,肋间内肌在里层,肋间外肌在外层。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扩张,胸腔的前后径左右径增大。呼气时,肋间内肌收缩,肋骨回到原位,胸腔缩小。肋间内外肌是呼吸运动中较容易感觉到的肌肉,它们协同吸气肌肉群和呼气肌肉群构成了人类的胸式呼吸。
3.横膈膜
横膈膜亦称膈肌,位于肺的下面,边缘与肋骨相连,把胸腔和腹腔隔开,可见一层可以上下活动的弹性膜。它有两个穹隆部,顶峰都朝着肺底部,吸气时,膈肌收缩下降,胸腔容积增大;呼气时,膈肌上升恢复常态,胸腔容积缩小。生理实验显示,膈肌下降1厘米,胸腔容积能增大250~300毫升,膈的高低位置最大可相差3~4厘米。膈肌属吸气肌,它对吸气量的增加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你了解了吗?”宝寅老师地声音松弛自然,他没有喊叫,却在狂风呼啸之中,五丈外的悬索桥的中点,让我听的清清楚楚。
“了解啦!”我应和着。
“现在我来说说呼吸的原理
我们知道,肺是呼吸的重要器官,它的呼吸主要靠肺容积的扩大和缩小来实现。通常我们把使胸腔扩大的肌肉称为吸气肌肉群,它包括膈肌、肋间外肌、上后锯肌、横突肋骨肌及胸大肌等。把使胸腔缩小的肌肉称为呼气肌肉群,它包括肋骨内肌、下后锯肌、腹横肌以及腹直肌、腹内肌和腹外肌等。
当吸气肌肉群收缩时,由于膈肌下降,弓形的肋骨提高和扩展,胸腔扩大,空气经口、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进人肺泡,人们就完成了吸气的过程。呼气时呼气肌肉群收缩,胸腔缩小,气流排出体外,这就是呼吸的一般原理。在生活中人们的呼吸是一种自然的自律性生理活动。安静时的呼吸量为500毫升,吸与呼的时间比约为1:1.2。言语发声时呼吸量约1000~1500毫升,吸与呼的时间比约为1.5~1.8。经过训练后的发声呼吸量可以更大,气息呼出时间可以更慢,这就为呼吸控制训练提供了广大的空间。”宝寅老师说完深深的吸了一口气。
“呼吸都有哪些方式呢?”我问。
宝寅老师微微一笑,沉声说道:“呼吸的方式有以下几种: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习惯的呼吸方式,常见的有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及胸腹联合呼吸.
(一)胸式呼吸
胸式呼吸是一种浅呼吸,主要靠肋骨的活动扩张胸腔的前后、左右径来吸气。由于膈肌下降的幅度很小,胸腔扩张不充分,进气量小,气息呼出快,声音听起来窄小,虚而不实,没有根基。一般人在紧张的情况下进行艺术语言表达时,气息浮在上胸部,容易出现上气不接下气,胸腔快速运动来进气的现象,这样容易造成喉部紧张、声音涩、疲劳等。我们在发声训练中发现,没受过发声训练的人,尤其是女孩子,首次让她练习吸气时,往往把肩膀先抬起来了,胸腔得不到充分扩展,吸气不深,不能发挥出自己本来的音质,宽厚的嗓音条件也会因吸气不当而显得单薄。因而在艺术语言发声中一般不用胸式呼吸。
(二)腹式呼吸
腹式呼吸是一种深呼吸,吸气时由于横膈膜下降使得腹部内脏向前向下移动,扩大了胸腔的上下径。由于呼吸时胸肌不积极推动胸廓,得不到胸部呼吸肌群的支持,因而胸廓没有明显的活动,而腹壁却一鼓一瘪地波动。腹式呼吸的吸气量大、较深,生活中一般男性采用腹式呼吸的方式多些。用这种呼吸法比胸式呼吸法呼气力量强一些,声音听来不那么吃力,但声音显得暗、沉,要调节明亮的音色就不那么容易。所以从艺术语言的发声要求来说,腹式呼吸也不合适。
(三)胸腹联合呼吸
胸腹联合呼吸是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的联合应用,是靠肋骨和横膈膜的协同运动来实现的,也叫“胸膈呼吸法”。这种呼吸法使胸腔在吸气肌肉群的作用下,使肋骨提高扩展,扩大了胸腔的前后径和左右径;横膈的收缩、下降又增加了胸腔容积的上下径,气息的呼吸量大,比较稳健,利于控制。用这种气息状态去发声,容易产生坚实响亮的声音。胸腹联合呼吸法是艺术语言工作者较为理想的呼吸方法。
这些呼吸方式,你觉得哪一种好呢?”宝寅老师问。
“我认为,应该是胸腹式联合呼吸,因为这种呼吸法使胸腔在吸气肌肉群的作用下,使肋骨提高扩展,扩大了胸腔的前后径和左右径;横膈的收缩、下降又增加了胸腔容积的上下径,气息的呼吸量大,比较稳健。”显然宝寅老师的话我都熟记于心。
“你很棒!奖励你一枚棒棒章!”宝寅老师调侃我。
“我早就成年啦!不过,您给的棒棒章,我一定珍藏!”我回答道。
“好!我们现在讲呼吸控制。
呼吸控制是演员学习发声用气的第一步。掌握呼吸运用的基本状态,对呼吸进行动态的把握,在语言表达过程中能够灵活调节和控制呼吸,使声音稳定,富有丰富的弹性和色彩变化是学习呼吸控制的目的。
一、呼吸控制的要领
所谓呼吸控制的要领是指胸腹联合呼吸状态下的气息控制。主要指吸气肌肉群和呼气肌肉群,往往把肩膀先抬起来了,胸腔得不到充分扩展,吸气不深,不能发挥出自己本来的音质,宽厚的嗓音条件也会因吸气不当而显得单薄。因而在艺术语言发声中一般不用胸式呼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