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语流音变第1/4段
语流音变是语言流动的结果。人们平时在说话、朗诵、播音主持等言语活动时,语音并不是一个个孤立地发出,而是连续地发出的。在这连续的语流中,一连串音紧密连接,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不断改变,有时难免相互影响,产生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语音学上叫“语流音变”。语流音变是共时性的,但有时能成为历时性音变的原因。较常见的语流音变是在音节之间产生的,也称“连读音变”。如北京话语气词“啊”受前一个音节末尾音素的影响产生变读,在[n]后“啊”变“哪”。同样两个上声音节相连,前一个上声音节变阳平,也是音节间变调的典型例子。
语流音变在特定的语言和特定的时代一般都有比较强的规律性。语言环境和个人语言习惯对音变影响很大。比如,普通话的上声变调和语气词“啊”的变读是属于一种不自由的音变,只要音变条件出现,音变现象就必然产生。而另一种则是自由的音变,音变条件虽然出现,但音变现象并不一定产生,也就是变不变是两可的。不自由音变不受语言环境的影响,不论说话态度如何,语速快慢,都会产生音变。自由音变则往往受语言环境的影响。语速快一点,随便一点就会出现音变,语速慢一点,认真一点,音变现象就会消失。个人语言习惯对语流音变也会产生影响,有的音变现象对有些人是自由的,对另一些人就可能是不自由的。这和每个人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社会地位都有关系。
常见的语流音变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增音几种。
同化:两个不同的音位,其中一个受另一个的影响,变成了跟它相同或相近 dogs.同样的音位,就是受到前面的辅音的影响而念不同的音位,就是被前面的音位。如英语中表示复数的s,在清辅音后念清音s,在浊辅音后念z,如的辅音同化了。汉语tanke(坦克),其中的n受k影响,有的特点,就是同化。
异化:两个相同或相近的音位,其中一个受另一个的影响变得跟它不同或不相近。普通话中的变调是典型的异化现象。比如上声,两个上声相连,前一个上声变成阳平,如“老虎、展览、冷水、野草、管理”;而上声在其他声调前一律念半上,即211调,如“马上、理由、揽车”。“不”在去声前念阳平,在其他声调前念本音。可见在普通话中非音质音位中的调位也有变体音位,比如上声实际上有214、35、211三个变体形式。
弱化:语流中,有些音位的发音变弱,不那么清晰,这种现象就是弱化。普通话的轻声就是比较典型的弱化现象。如头在“木头、念头、苦头”中变成了轻声,“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妹妹、明白、商量、告诉、扎实”等词语的第二个音节往往也念轻声。
脱落:弱化进一步强化,丢失了某此音位,或在快速发音中省略了某些音位,就是脱落。如把“豆腐”说成touf,“不知道”说快时“知”就可能说没了。
增音:语流中有时加进了原来没有的音,这种现象叫增音。比如汉语北京话“这儿、那儿、哪儿”有些人说成“这合儿、那合儿、哪合儿”,在“儿”[er]的前面加进了一个舌根辅音[x].又如英语 dreamt[dremt](做梦--过去时)有些人说成[drempt],在[m]和[切之间加进了双唇塞音[p].普通话语气词“啊”[A]跟前面的音节连读时,会增加一个和前一个音节相关的音。
普通话的音变比汉语的其他方言的音变简单,主要表现在轻声、上声、去声、一、不、儿化韵、语气词啊、词的轻重音格式的变化上,如果对普通话语音的变化规律没有完全认识和掌握,即使发音人能按普通话声韵调的要求发好每个音,但到了语流中,由于不能熟练地把握音素间、音节间、声调间互相影响所产生的语音变化,听起来仍然不流畅、不标准。因此掌握和运用普通话的语流音变规律,在学习中尤为重要。
第一节轻声
一、什么是轻声
汉语普通话的每个音节都有一定的声调,可是在词或句子里有些音节常常失去原来的声调,变成一种既短又轻的调子,就叫轻声。它是语流音变中的弱化现象。如,石头、木头、朋友、你们,词句中加黑点的词都失去了原调,念得又轻、又短,变成了轻声。“轻声”这个术语是赵元任先生在《国语罗马字研究》
(1992年《国语月刊》1卷7期)一文里第一次提出的。它相对于重音来说,也可以叫做“轻音”或“弱重音”。在言语过程中,无论是多音节词还是短语,每个音节的轻重程度都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而是依照着习惯及语言节奏以不同的强弱、轻重来表现的。在北京话中轻声就占有较重的位置。
轻声音节的音高不固定,因受前一个音节声调的影响而有高低的变化。上声字后头的轻声字声调比较高。阴平、阳平、去声字后头的轻声比较低,如:
阴平加轻声
2(半低)
姑娘、跟头、哥哥
阳平加轻声
3(中)
棉花、石头、迷糊
上声加轻声
4(半高)
姐姐、里头、躺下
去声加轻声
1(低)
地方、奔头、坐下
二、轻声对汉字读音的影响
在普通话中读轻声音节的字,不仅在声调上起了变化,改变了原来的调子,有的轻声音节还因为音高幅度、持续时间及音强的变化而影响声母或韵母也发生变化,使它改变音质或部分语音结构脱落。如以下情况:
1.轻声引起声母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不送气的清塞音(b、d、g)和清塞擦音(j、zh、z)会浊音化。如,速度、哥哥、篱笆、讲究、政治、祖宗。后一个音变成了浊塞音。
2,轻声音节的韵母或多或少有些变化,较高较低的元音都向央元音靠拢,韵母比较含混。如,棉花、明白、胳膊。
3.有的轻声音节的韵母还可能脱落或者是韵母里的元音和鼻音韵尾清音化了。这种情况一般在声母为清擦音(f、s、sh、x、h)、送气的清塞擦音(c、ch、q)和送气的清塞音(p、t、k)的时候出现。如,豆腐、艺术、下次、神气、婆婆、活泼。
三、轻声词的一般规律
新词、科学术语一般没有轻声音节,口语中的常用词才有读轻声音节的。
下面几种情况在普通话中读轻声。
1.助词“的、地、得、了、过”和语气词“吧、嘛、呢、啊”等等。如:愉快地、站着、算了、你吃饭了吧、他到哪儿去了呢?
2.叠音词和动词的重叠形式后面的字。如:妈妈、弟弟和叔叔都来了、看看星星、读读小说。
研究研究、合计合计。
3.构词用的虚词素“子”、“头”、“们”等等。如:同志们、把孩子们叫过来、桌子上头有箱子。但要注意实语素不能念轻声。如:原子、电子、中子、窝窝头。
4.用在名词、代词后面表示方位的语素或词有时读轻声。如:桌子上、屋里、山上、树下、地底下。你从这边往那边走。
5.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趋向的“来、去、下去”等词。如:你走过去把桌上的东西拿下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