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三汤道长第3/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浅薄医术,不足挂齿。”韩五爷谦逊道。

  “贫道见你药篓笔记之中有《伤寒论》自《汤液经》继承衍生的推断,知必是经方道医一脉!”

  “道长过奖,救命大恩不言谢,还请道长多多教诲。”韩五爷道。

  “自古医道同仙,道友不必多礼。”三汤道长说。

  韩五爷和三汤道长来到配殿,道童端上清茶,又取来八样点心,各摆一盘,二人叙话聊天。

  韩五爷端起盖碗儿抿了一口,但觉沁人肺腑,十分受用。又揭开盖子,见那茶叶如针一般,通体翠绿。茶身上面的白毫已被沸水气泡裹去大半,尚又几丝附着,正潇洒自如地飘在茶碗当中。

  “这是洞庭君山老君眉啊!”韩五爷赞道。

  “道友好眼力!昨日劳顿,肯定腹中饥饿,眼下还未到正午吃饭,先尝尝这点心如何?”三汤有意考考韩五爷道。

  韩五爷见那八碟点心或呈扁圆,或像如意,又有桃、杏、枣花、荷叶、腰子、卵圆造型,心下不由暗暗惊奇。当下也不客气,在每盘之中取一件点心,放入口中。

  他边吃边道:“福字饼、太师饼、寿桃饼、喜字饼、银锭饼、卷酥饼、鸡油饼、枣花饼。以枣泥、青梅、玫瑰、豆沙、白糖、蜂蜜、奶皮、香蕉、椒盐、面粉、黄酒、葡萄干等制成,寓意福、禄、寿、喜、财、文、吉、生!”

  “出自何处?”三汤问。

  “大明御制!”韩五爷道,接着又细述了来历。

  原来这“京八件”点心起自北京街头小吃。明穆宗朱载坖(音“寄”)没当皇帝时,甚喜街头零食,常使人到东江米巷(今北京东郊民巷)买小吃。东江米巷元明时期曾是漕运米粮之地,随着京杭大运河南米北运,沿街形成许多铺面售卖饮食糕点,南北风味也多有交流。

  后来朱载坖登基即位,常怀念东江米巷的点心,御厨知他心思,常与东江米巷一带的小吃店掌柜学艺,又花重金购买上乘原料精心御制点心给朱载坖品尝。他尝罢哈哈大笑对御厨道:“现下当了皇帝,还不如百姓自由,想上哪儿去也不方便,朕原来当太子时就经常偷跑到东江米巷买些点心,只需几文钱一块。”

  御厨见朱载坖吃了高兴,便把这些制作糕点的技艺固定流传下来,明清两朝紫禁城内御膳房已形成制式,唤作“大八件”,成了常备糕点。后来又传入民间,也称“京八件”,成了百姓喜爱的小吃食品。韩五爷出自京城医家名门,祖上曾在明朝担任御医,所以听家人讲过这些典故。

  三汤听罢韩五爷说的“京八件”由来甚是对他脾气,便大喜道:“噫!妙极!妙极!”

  原来这三汤道长本是燕京大学的国学教授,与当时学校和社会上中奉行西潮思想、全盘否定中华传统的先生学子们甚合不来。一气之下,竟带着追随的几个学生来到京西房山真武庙,组织原有道人,收拾残败道观,束发做了道士,誓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其时民国乱世,中西文化交融,大家辈出。各大才子狷客或风流倜傥,或自恃清高,造就了各种文化学术思想的空前繁荣。

  这三汤道长自号“疯人”,想是与“狂人”对炮。虽出家做了道士,但仍是撰写文章,让弟子送到北京城内报馆发表,与各家思想展开论战。几日之后,又遣学生进城拿回报纸杂志,读看点评。若是见别家写得合他口味,便手舞足蹈,口称“妙极!”提笔作文惺惺相惜吹捧一番;如是不和胃口,就破口大骂对方“放屁!”以笔代枪再行开炮论战。

  期间不乏有当世文人雅客到这真武庙中谈叙,也有对头宿敌登门对骂挑战。但不论雅客文人还是对头宿敌来访,三汤都甚是欢迎,奉茶一盏,留宿吃饭,好不有趣热闹。

  三汤国学甚深,尤以医道武功见长。他少年时曾上武当山学艺,习得一身玄门正宗内家拳法。方才真武殿前,道士们练的“二十八式武当太乙拂尘功”,即是三汤所授。

  自古医道同源,三汤年少时在武当山除学武功之外,更是天资聪颖,甚喜钻研黄老之术。从百姓赠其“三汤”二字,即可看出他医道之深,也知其传承系道家经方学派,即药不过三。

  韩五爷问三汤道长用何药物对其毒蛇咬伤施以治疗,三汤反问:“道友可知‘五味消毒饮’?”

  “知道啊,这是《医宗金鉴》里记载的一首名方,主治各种疔痈疖肿,效果显著。有歌诀言:‘五味消毒治诸疔,银花野菊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煎加酒服效非轻。’”韩五爷道。

  “山人用的正是它给道友解的蛇毒!”三汤道。

  未完待续。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