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子贡问时第4/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但其实中华民族却从来就不是一个信教的民族,独具特色的中土思维在信仰方面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无原罪”和“有所求”。西方很多宗教认为人类从一出生就是“有罪”的,总要“赎罪”,以求得神的“宽恕”,但中国人却从不这么想,更不认这个。

  西方人在求得神的“宽恕”时,并不要求神给予人什么;但中国人在神佛面前要的是“保佑”,多是求雨、求官、求发财;求子、求福、求长寿,然后给些香火钱,摆上瓜果梨桃静候佳音。

  若非要说中华民族有何信仰,那便是信天、信地、信祖宗和信人了。这天地祖宗很好理解,但为何信人呢?其实,在各地宫观庙宇供奉的神像中就能找到答案。

  从轩辕黄帝、神农炎帝、伏羲女娲、太上老君李耳、至圣先师孔丘、兵圣孙武、工圣鲁班、医圣张机,到鞠躬尽瘁的诸葛亮、文财神赵公明、武财神关云长、门神护法尉秦二将、精忠报国岳武穆、民族气节文天祥等等,这些帝王将相都是人,是历朝历代为中华民族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所以才被百姓万世崇拜敬仰,都是由人成神。

  中华历朝历代对于宗教向来与百姓一致,均采取为我所用的实用主义态度。对于劝人向善,有利于社会稳定和文化艺术传播发展和国际交流的宗教,都是较为支持和加以利用。但原则为:一是不许宗教干政;二是不容极端教义;三是不许臃肿宗教机构的出现;四是发源地传教可以,但中土教派要自主自立,不受外国教廷总坛控制。因为这会破坏社会的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降低生产力。所以中华历史上均没有****的朝廷出现,也没有因为宗教冲突发生过战争。

  其实,作为中华本土宗教的道教,最能体现中华民族对外来文化的胸怀广博、兼收并蓄的特征。所以我国历史上因宗教信仰发生战争的事例几乎没有。而这“道士”二字,乃是指的是“有道之士”,即贤才栋梁之意。

  这京西真武庙,乃是武当支脉,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自明太祖朱元璋统一全国之后,为了巩固边疆,分封皇子为藩王卫戍。朱元璋晚年之时,多疑杀戮成性,加上那些皇子王孙、功臣宿将得了天下也有些胡作非为、专横跋扈。朱元璋为了加强集权统治,于是乎干脆将他们杀个干净,没有几个落得善终。

  太子朱标本来被朱元璋寄予厚望,自幼随当世大儒宋濂学习,性格宽仁,在众皇子中威望最高。他懂礼仪、知农术、带兵将、体察民情、监国理政,从小即被培养作为皇位接班人。但怎料朱标命运有点儿差,一次奉命出巡之后,受了风寒得病,年仅36岁就不在人世了。

  朱元璋在太子朱标死后痛心不以,本来在诸皇子中燕王朱棣甚有雄才大略,但朱元璋为了不使后世皇位纷争,还是按照“立长不立幼”的原则,诏令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

  朱元璋死后,朱允炆即位,即建文帝。他一上来就听从黄子澄的建议,开始推行削番。他将几个藩王皇叔逼得不是自尽焚身,就是贬为庶人。但这黄子澄只是朱元璋晚年时考中的文科状元,入仕后修史读书,没有什么实际工作经验。他更为重要工作的是给朱允炆伴读陪读,说白了就是朱允炆倾诉衷肠的“闺蜜”,所以才捡了个辅佐重臣的职位。但这样的人哪有什么治国用兵的经验?朱允炆的倒霉就从这小子身上开始了。

  二十一岁的朱允炆怎是他四叔朱棣的对手?久经沙场、手握重兵的燕王朱棣一看朝廷要削番,自己如不反抗肯定完蛋。为了保命和实现宏图霸业,干脆以“清君侧”为名,开始靖难(即平定叛乱),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靖难之役。”

  但这出师发兵总得有个名头儿,于是朱棣就说是奉了上天的旨意,祭起皂纛(dào)玄旗,有九天降魔天尊真武大帝护佑,清君侧、平叛乱。朱棣这样做也就是“君权神授”的意思,保证了出师有名。那些被朱元璋和朱允炆残害株连的王公、宿将、名臣或是他们的后人,见有人兴兵问罪,一拍即合,纷纷起兵拥护。仅四年时间,小鲜肉建文帝就呜呼哀哉了。

  朱棣大军攻破南京,夺了侄子的皇位。为了统治的合法性,他又在北建紫禁城的同时,敕令南修武当山,大力提高真武大帝在神界和人间的地位,武当山众宫观道院也成了明代皇室的御用庙宇。朱棣也为后世留下了这一南一北璀璨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自朱棣以后,真武庙在全国多有修建,三汤道长和众道士所在的京西真武庙,亦为明代永乐年间始建。虽经战火贼扰,也还算保存完好。

  ……

  后来,韩五爷常来京西真武庙问道,三汤道长亦到前门大栅栏访友。二人谈经论道、探讨岐黄之术、救治乡邻百姓,结为挚友。

  1937年7月7日,日本借口在京西卢沟桥演习一名士兵“失踪”,发动“七七事变”,公然犯我中华。三汤道长闻讯带领众道人背剑下山,抗日救亡。

  众道士一手拿香,一手拿枪,上马杀贼、下马渡人。三汤与众道人下山时只留下道童清风守庙,曾言道:“待到抗击倭寇胜利时,再回山修行。”

  但这一去却再也没有回来……

  韩五爷后来加入地下党,在房山老家建立秘密交通站,给八路军递送情报,救治伤员,为革命做了很多贡献。但后来由于叛徒的出卖,不幸遇害牺牲了。

  未完待续。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