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非洲天津菜第3/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你快拉倒吧!我要是当非洲生产队长,你就当非洲小队会计,负责记工分、沤肥造料、耪地挖沟!”三胖笑道。

  正在说笑,妮姆大姐远远地冲我们招手,叫我们吃饭。

  来到餐厅,见妮姆大姐忙活了两大桌饭菜给我们新到的专家组队员接风。

  只见每张桌子上都摆着八个大海碗和四个盘子。

  这八碗里是:熘鱼片、烩虾仁、全家福、烩滑鱼、独面筋、汆丸子、汆肉丝、元宝肉、蛋羹蟹黄、家常烧海鱼。

  那四盘中为:扒整鸡、扒方肉、扒肘子、扒海参。

  每桌另有十五个褶儿的包子各两笼。

  众人见妮姆大姐不但中国话说得好,竟又烹饪得一手地道的中国菜,纷纷竖起大拇指来。

  王三胖数了数桌上的盘子碗,用天津话道:“哎呦!我嗦二他妈妈,您勒这是做的是津门名菜‘八碗四扒’啊!”

  “还是三胖识货!”妮姆大姐笑道。

  原来,妮姆大姐久在中国援建专家组,与我国天津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工作多年。不仅学会了海河儿女的方言,还做得一手津门名菜。

  王三胖夹起一个包子放进嘴里,嚼了一会儿道:“绝了!狗不理的味儿!”

  我也来了一块元宝肉,用天津话大叫道:“好吃!正宗天津味儿!”

  我们众人边吃边聊,我和三胖小时候因随老爸部队驻防过天津,所以对津菜甚是了解喜爱,一边称赞妮姆大姐手艺地道,一边又给大伙儿说着津菜的特点。

  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各地饮食风味独具特色不同,素有“南甜、北咸、东辣、西酸”之说。天津地处渤海之滨,自古就有“九河下稍天津卫,三道浮桥两道关”之说。九河汇聚之处,也使天津盛产淡海鱼蟹虾贝,独特的地里环境,也造就了众多以“擅烹两鲜”津门厨艺。

  风趣幽默的天津人民有句名“哏儿”叫-“借钱吃海货,不算不会过!”又有“吃鱼吃虾,天津为家”的说法。清代汪沆有名句云:“二月河豚十月蟹,两般亦合住津门。”

  质朴聪慧的天津人民还发明出“罾(音‘曾’)蹦鲤鱼”这道传奇名菜。大凡吃鱼,都需去鳞而,但中国有两种烹法,鱼不去鳞。其一是传统苏菜“清蒸鲥鱼”,因那鲥鱼肉质鲜美,且贵在鳞下含有脂肪,所以要带鳞蒸食,不可去鳞。如将鲥鱼去鳞而烹,那便是外行了;另一种即是天津名菜“罾蹦鲤鱼”了。“罾”,乃是古代流传至今的一种用木棍或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渔民起网后,鲜鱼活蹦乱跳,甚是喜人。

  “罾蹦鲤鱼”选用的是刚从水里网上的鲜活鲤鱼,保存全鳞,从鱼头处起,讲究用“内十八刀”清除鱼鳃内脏,尤以第八刀至第十二刀最考厨师功力。这第八刀是在鱼颈处由内下刀,天津话叫“剁脖梗子”;九、十、十一刀是由内将鱼背脊骨切断并剔除;第十二刀是甩鱼尾。这些内刀用处均是造型之法,使鱼有“昂首甩尾”的精妙所在。因鲤鱼不去鳞身有粘液,所以要用料酒、白醋、料酒、葱段等填鱼去腥,行话叫做“褪袍”,再以六成油温煎炸二十分钟定型,用葱姜蒜,料酒、糖、醋、淀粉等勾芡浇汁,辅以葱丝、香菜等点缀装饰,一道“罾蹦鲤鱼”就做好出锅了。

  “罾蹦鲤鱼”讲就的是吃鱼鳞,那鳞片经过烹制最是鲜香酥脆,素有“头扬尾巴翘,浇汁滋滋叫”和“罾蹦鲤鱼十八刀,昂头弓背甩尾翘”之说。

  民国天津著名诗画家陆辛农有诗云:“北箔南罡百世渔,东西淀说海神居,名传第一白洋鲤,烹做津沽罾蹦鱼。”

  众人吃着妮姆大姐烹制的天津菜赞不绝口之际,餐厅门外两个十多岁的男孩子哭喊着进来,正是妮姆大姐的两个儿子哈利与沃嘎。只见这两个孩子浑身泥水,正抹着眼泪扑向妈妈的怀抱。

  “嫩嘛了这是?”妮姆大姐问道。

  大儿子哈利用一口浓重的河南口音对妮姆大姐道:“娘,学校两个美国龟孙儿欺负俺哥俩!”

  “介他妈美国倒霉孩子!行啦,你俩也别哭啦!我一会儿找学校去!”妮姆大姐愤然道。

  未完待续。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