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回 一手拿香 一手拿枪第2/3段
只是这拜火教入中土后,坚持其一些僵化落后的教条教义,不肯按照中国之风俗进行改良。如为了维护教徒血统的所谓“纯正”,要求信众必须“妻其姊妹”,甚至是父亲娶女儿等,也就是近亲结婚的陋习。在拜火教最高经典《阿维斯陀》中记载,近亲结婚行是“最美好的善行”,并且最好选择亲子或者亲兄弟姐妹结婚,因为这样可以产生合格的祭司。如果拜火教徒和外人结婚,就会堕入地狱,灵魂被毒蛇吞食。
我国自古从官府到民间均禁止直系血亲和同姓同宗结婚。早在春秋时期《左传》就中就有记载:“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国语·晋语》又称:“同姓不婚,恶不殖也。从现代人类遗传学角度来看,我国祖先的智慧都是极其高明的。
拜火教要求直系血亲结婚的教规与中华文化格格不入,又坚决不肯移风易俗加以改进,中国历代史书多对此都进行批判。于是,拜火教在士大夫对其口诛笔伐、民间百姓的咒骂声中没落消失了。
唐朝时,随着丝绸之路的不断开拓,我国人民与当时世界各国进行频繁的贸易和友好往来,宗教文化艺术交流也日益加深。唐代对外来宗教文化持较为开明的态度,武则天时期,波斯国人拂多诞持《二宗经》来朝,传播摩尼教,即明教。这摩尼教继承了拜火教的大部分教理,又吸收了犹太基督的教义,于公元三世纪波斯人摩尼在巴比伦地区创立。
武则天为其敕建大云光明寺,准许传布。但摩尼教士初来中土,金发碧眼,言语沟通艰涩,为了向民间宣传其教义,就也按佛教初入中土模仿道教的路子,假称其信奉的是“弥勒佛”,借用已在中土立住脚跟的佛教进行传播。但佛教为了保护自己的教义理论,称摩尼教的经书是“伪经”,僧是“伪僧”。后摩尼教又比照佛教扎根中土的办法,把信奉的明尊,也比作是与中华轩辕黄帝、老子、孔子和后入中华的释迦摩尼不相上下的神仙式人物,想进一步中土化,让百姓感到较为亲切。同时也满足了中国之人认为除中华之外,尽皆番邦蛮夷,中央之国要四海来朝的意识,便于其教义教理的传播。
但其实中华民族却从来就不是一个信教的民族,独具特色的中土思维在信仰方面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无原罪”和“有所求”。西方很多宗教认为人类从一出生就是“有罪”的,总要“赎罪”,以求得神的“宽恕”,但中国人却从不这么想,更不认这个。
西方人在求得神的“宽恕”时,并不要求神给予人什么;但中国人在神佛面前要的是“保佑”,多是求雨、求官、求发财;求子、求福、求长寿,然后给些香火钱,摆上瓜果梨桃静候佳音。
若非要说中华民族有何信仰,那便是信天、信地、信祖宗和信人了。这天地祖宗很好理解,但为何信人呢?其实,在各地宫观庙宇供奉的神像中就能找到答案。
从轩辕黄帝、神农炎帝、伏羲女娲、太上老君李耳、至圣先师孔丘、兵圣孙武、工圣鲁班、医圣张机,到鞠躬尽瘁的诸葛亮、文财神赵公明、武财神关云长、门神护法尉秦二将、精忠报国岳武穆、民族气节文天祥等等,这些帝王将相都是人,是历朝历代为中华民族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所以才被百姓万世崇拜敬仰,都是由人成神。
中华历朝历代对于宗教向来与百姓一致,均采取为我所用的实用主义态度。对于劝人向善,有利于社会稳定和文化艺术传播发展和国际交流的宗教,都是较为支持和加以利用。但原则为:一是不许宗教干政;二是不容极端教义;三是不许臃肿宗教机构的出现;四是发源地传教可以,但中土教派要自主自立,不受外国教廷总坛控制。因为这会破坏社会的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降低生产力。所以中华历史上均没有****的朝廷出现,也没有因为宗教冲突发生过战争。
武则天为其敕建大云光明寺,准许传布。但摩尼教士初来中土,金发碧眼,言语沟通艰涩,为了向民间宣传其教义,就也按佛教初入中土模仿道教的路子,假称其信奉的是“弥勒佛”,借用已在中土立住脚跟的佛教进行传播。但佛教为了保护自己的教义理论,称摩尼教的经书是“伪经”,僧是“伪僧”。后摩尼教又比照佛教扎根中土的办法,把信奉的明尊,也比作是与中华轩辕黄帝、老子、孔子和后入中华的释迦摩尼不相上下的神仙式人物,想进一步中土化,让百姓感到较为亲切。同时也满足了中国之人认为除中华之外,尽皆番邦蛮夷,中央之国要四海来朝的意识,便于其教义教理的传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