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子冈玉第1/2段
上回说到尹斌和李文轩从一把泥壶中取出了一把玉壶。正让陈伯鉴定。只是这一回却是惊的陈伯不轻。这壶是由一整块蓝田玉雕刻而成。蓝田玉是古代名玉,早在秦代即采石制玉玺,有著名的和氏璧。唐代及以前的许多古籍中都有蓝田产美玉的记载。据记载,唐明皇就曾命人采蓝田玉为杨贵妃制作謦。《汉书•地理志》,说美玉产自“京北(今西安北)蓝田山”。只是蓝田玉资源本来就少,而这大料又更为难得。已经绝产多年了。这玉壶整体匀称,线条流畅,壶体表面好像树瘿,但壶内壁光滑,壶壁很薄好像可以透光。陈伯拿在手中不断地把玩。“很难想象古人是怎么做出来这把壶的,现代我们有电动砣机。古人怎么可能做到这么精细光滑。”陈伯说道。
“陈伯,我看有的书上不是说了有砣这种工具,还是最早的玉雕工具吗?怎么就做不到了?”尹斌问道。“难得你还能看书,这砣确实是古代就有的工具,现在我们发现最早的砣机是六千年前良渚文化时期就出现了,是石质的,正所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商州时期有了青铜的砣机,也正是因为青铜砣机的出现这时的玉雕纹饰简单大气,刚劲锋锐;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铁砣机,但是这些砣机都是手动驱动,你可以想象一下那样的转速,内壁怎么可能这么光滑,而且薄厚均匀。”陈伯介绍道。
“那陈伯你都才说到春秋战国,那这壶没准是唐宋时期的,转速快了的产物呢?”尹斌刚说一半就被胖子打断了,“你小子,看了两页书都敢反驳我师父了,这壶是供春壶的样式,它就不可能是大明正德以前的,而且古代最先进的工具也就是高凳或者水凳加上铁砣机,顶天了我给你加上解玉砂,可也不能和现代的电动砣机比。但是这壶的内壁比现代电动砣机的还要精细,所以师父才这么惊叹。”
“好吧,所以说了这么多,难道这把壶是现代人做的?”听到尹斌的问询,陈伯才开始仔细查看,边检查边说:“片刻后摇了摇头,这把壶应该是嘉靖万历年间的东西,至于为什么敢下这个定论,则是我这门的秘技,你小子就别打探了。我还是找找名款吧,看看能不能考证出什么。”说罢也不理二人,想要从雕工和文字上找到名款。上下左右都找遍了也没发现。
不过当手电光再次打到壶上时,眼尖的胖子发现了不样的地方:“师父你看看壶嘴,好像薄厚不匀,里面是不是刻了字?”陈伯闻言把手电专门移过去,发现确实如此,突然陈伯像是想起了什么。“尹斌,文轩和我来”说完也不等二人,拿着茶壶去了旁边的雅间,尹斌和李文轩跟进去,才发现里头是一台医用的电子镜头,“有的文物经常需要看内部,所以我这准备了这机子,这机子镜头够细,看壶口里雕刻的字应该不成问题。”说完先把壶固定好后,就把镜头放了进去,当镜头移动到刚才疑似刻字的地方,果然刻有两个字,可是三人却都说不出话了,原来屏幕上的两个字是子冈。
三人默默无语,拿这玉壶默默的回到了茶桌旁,许久陈伯才发出一声长叹:“难怪这把壶做工如此精细,堪称奇宝,原来竟然是子冈玉。”“师父,能确定吗?真是子冈玉吗?不会是别人仿制吗?”陈伯仔细想了想说:“不会的,首先现传的子冈玉里并没有玉壶的造型,其次这玉料难得,造假成本太高,而且造假是为了提高价值,不会把暗记刻在那么偏僻的地方。而且我这也有一枚子冈玉牌,上面的暗记和这个胖子发现了不样的地方:“师父你看看壶嘴,好像薄厚不匀,里面是不是刻了字?”陈伯闻言把手电专门移过去,发现确实如此,突然陈伯像是想起了什么。“尹斌,文轩和我来”说完也不等二人,拿着茶壶去了旁边的雅间,尹斌和李文轩跟进去,才发现里头是一台医用的电子镜头,“有的文物经常需要看内部,所以我这准备了这机子,这机子镜头够细,看壶口里雕刻的字应该不成问题。”说完先把壶固定好后,就把镜头放了进去,当镜头移动到刚才疑似刻字的地方,果然刻有两个字,可是三人却都说不出话了,原来屏幕上的两个字是子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