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第1/1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春华秋实,又到了收获的季节。

  东大地上,人欢马叫,马拉着犁杖,把土豆翻了出来了,白花花的一片。

  男女老少都在地里,用土篮子捡拾地上的土豆,捡满后,倒进马车里,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收获后的土豆,都拉到了马厩,生产队要在这里开个粉房。

  没过几天,队里就请来了做粉条的师傅,在马厩里安装好了设备。

  开始漏粉。原来,制做粉条的工艺流程是这样的。

  首先,要把土豆倒在机器里,机器转动起来,土豆互间相磨擦,土豆皮就被磨擦下来了。

  用水清洗干净,再用粉碎机把土豆打碎,最后,放到石磨上磨成浆。然后用豆腐包布,在四角用绳子绑好,栓到十字形的木棍上,十字中心,用粗一点的麻绳吊到房梁顶上,倒入磨好的豆浆,过滤。

  下面用一口大缸接着,沉淀二十四少时后,把水倒出来,再把沉淀好的湿粉,放到豆付包布里,淋干水分,就成了一个大淀粉砣,用它,就可以漏粉了。

  马厩里的头号大锅,刷洗干净后,放入满满的一大锅水,旺火烧开备用。

  大缸盆,放在地中间的,三角型的木架上,倒入少量淀粉,用水调匀,然后,再倒入开水不间断地搅拌,这个这过程叫——打芡。

  制做粉条的好坏,就看这芡粉比例多少。

  三个人,每人拿着一个酱耙子,围着缸盆上下,不停顿地搅动。

  这是个消耗体力的活,打几分钟胳膊就酸了,淀粉经过热水烫过后,很粘,你用粑子,打必须要打到盆底,往上拽就很费劲。一定要多人轮换着干。

  师傅看到可以了,就要放入生淀粉,几个人围住缸盆,撸起袖子,用拳头转圈揣。直到揣匀为止。

  就可以把揣好后的淀粉,放到漏粉的勺子里,拿到烧开了的大锅上面,用手不间断地拍打粉砣,网眼下就流出灰白色的粉丝了。

  漏出的粉丝,进入翻滚的水中,由白色到透明,就熟了。

  锅边有一个人手持剪刀,捞出煮熟了的一头,搭在另一个人拿的小圆木棍上,用剪刀剪断,铺匀,拿到室外,放到架子上,在太阳底下晾干,即成。

  黄豆到了收获时节,大地一片褐色,没了叶子,豆杆上挂满了豆荚,饱满的豆荚上长满了绒毛。阳光的暴晒,使豆杆僵硬得扎手,也预示着这一轮生命周期的结束。

  我们大家最高兴的是,割黄豆时,能吃到火烧毛豆,打打牙祭。

  割黄豆,必须戴上劳保手套。黄豆杆干了以后很硬,横着割,是割不下来的。其时,就是连割带撅,左手往前推,右手拿镰刀往后拽。

  每次上工,我们都是早早的来到地头,大家伙拿来一铺黄豆杆子,把它放在地头,用火柴点着,把黄豆烧得噼噼啪啪作响。然后大家伙用手搂起来,左右手不断地来回交换,抖动。用嘴吹干净,放入兜。里边吃边聊。真的很好吃呦!

  有几次收工比较晚,天色有点差黑,回去的路上,经一片社员自家种的菜地,不知是谁家种的甜菜。

  在农村,种这个都是喂猪的。

  我们顺手拽了两颗,回来后,放到我们屋里的地炉子里,用炭火埋上。

  到了晚上十来点钟,再扒出来,掰去外壳吃。

  经过炭火烘烤后的甜菜旮瘩,所有糖份都聚到了中间,又甜、又软糯。土豆子也烤烧过,很好吃?就是有点浪费。因为每次都要把烧焦的外壳扔掉。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