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天王山诡谋第1/1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晋世家》·晋国霸业·城濮天王山战·先轸诡谋

  晋文公收到宋国求援消息,用狐偃计策攻破曹卫,意欲引楚王主力移兵,宋围自然而解。如此既不负宋襄,也避免与楚王正面冲突,两全其美。想法很好,但是楚国不上当,继续攻宋,为什么呢?楚与宋相邻,曹卫更在宋之外,如果宋国不能俯首,北下中原差不多要成泡影,而曹卫弱国,本是墙头草,看谁强跟着谁混,楚若灭宋,不仅曹卫仍然附楚,晋国也会知难而退,那时候中原霸业就在望中,因此楚国并未放弃围宋,大军压城必要破之。

  宋国接连告急,难题摆在晋文公面前,难道要直接交戈于楚?似乎情理上站不住脚,毕竟楚国待自己不薄,更胜于宋襄。从私恩上讲,宋不能不救,楚也得避,但是现在晋国上下已经不是救宋的问题,而是谋天下霸业。正如先轸所说的“报施定霸,于今在矣”,正是图谋天下的绝佳机会,不可错过,楚天下最强,一战而胜,中原霸业非晋莫属。

  这一战不得不打,非打不行!

  宋人接连告急,先轸谋议,以晋国之力对抗楚军联盟,力有所不逮,倘若有失很可能一败涂地,必须联合齐秦,于是晋文公暗示宋国赂秦与齐,而晋国将曹卫所得补偿宋国,这样形成合纵之势。齐秦那边欣然愿意。楚成王得知齐秦加入,考虑中原三强联手,恐怕不能一举而胜,不如暂时撤兵。成王派人前往齐国修好,并把阳谷地盘重新交付齐国以示诚意,也可以分离齐晋的关系。

  成王所以撤兵,一方面实力上难以抗衡齐秦晋三强,另一面也源于对晋文公的敬畏,成王表示“晋侯在外十九年,年逾六旬,备尝险阻,通达民情,又能返国执政,晋国必能昌盛,现在三国已成合纵之势,不如让之。”这是楚成王的老成之处,但是有一人不干,成得臣,名将子玉。子玉认为,现在不救曹卫,恐怕中原各国纷纷离心,要救曹卫必须拿下宋国,宋国一破,势如破竹,而且撤兵示弱,霸业拱手送人,就算不战也不能撤,不能让曹卫心冷,万不得已,宋国可以放,但是这必须跟齐秦晋达成协议,我们放过宋,他们恢复曹卫,这样扯平,还可以我南他北,天下大势未可知。成王琢磨也是,告诫不要轻战,能和则和。于是留成得臣一部兵马,自己回国去了。

  楚成王一退,晋文公那里也明白,这是要逼我们讲和,劳师动众一无所获,不行,局面到了这一步,一定要打,他不打也要刺激他打。

  第一步,派人前往齐秦,请求齐秦使楚为宋讲和。

  第二步,分曹卫之田地给宋,激怒子玉。

  第三步,拦截齐秦使者,热情招待,达成联军协议。

  这三步棋非常顺利,子玉拒绝了齐秦的交涉,没给面子,为什么没给面子,因为这个当儿宋国又占去了曹卫的土地,明摆着不像要求和的。子玉拒绝齐秦,最得益者当然是晋国,这就留下了以后联军向楚的机会。

  虽然子玉成得臣誓要恢复曹卫,准备与晋国大干一场。但是也有顾虑,当手下提出不如以宋换曹卫,暂时瓦解他们的联盟,异日再找机会,可以答应宋国只要晋国放过曹卫,宋国之围马上退兵。就算晋国那里不同意也不行,那时候理在我们这边,你要救宋可以,放了曹卫,晋不同意的话肯定得罪宋国,就算同意,我们也不吃亏,还可以体面的返国,顶多是个平局。

  成得臣采纳了这个建议,派使者去协调。

  晋文公这里一琢磨,这样不行,到头来咱们忙活一场,便宜全让楚国占了。先轸提出楚国的意思有两不可,不可听不可不听。听的话,好处全给了楚国,咱们白忙活一场,不听的话三国宋曹卫都怨我们,听不听咱们都不合算。我们的目的就是打一场,还不能由我们主动。他子玉不愿意打是不,不愿打就激怒他。

  第一步,扣押楚军来使

  第二步,以复国诱导曹卫背楚归晋

  这下子玉被激怒,低三下四求和,竟然拘押楚军使者,又唆使曹卫叛楚,这可怎么回国交待,势必一战,马上回国搬兵。成王不高兴,现在的形势被子玉弄的中原列强一致对楚,怎么收拾。子玉来人表示如果不胜,愿当军令。成王不能约束子玉,任他自己做主。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