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5 转败为功的勾践第2/2段
吴王夫差倾全国精兵黄池会盟,远在千里之外的勾践等来了时机,袭吴杀吴太子。后方失控,迫使夫差在黄池会盟上对晋国让步,返国灭火。吴士民罢弊,轻锐尽死於齐、晋。昨日方为霸主,今朝沦为阶下囚。吴王使公孙雄肉袒膝行而前,请成越王曰:“……意者亦欲如会稽之赦孤臣之罪乎?”范蠡对吴王的请成持反对态度,警告勾践会稽之辱。大概惺惺者相惜,勾践怜之,乃使人谓吴王曰:“吾置王甬东,君百家。”吴王谢曰:“吾老矣,不能事君王!”遂自杀。
人云“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认真的说,吴王夫差霸国大厦瞬间倾颓,根本的原因并不是说勾践范蠡的隐忍负重,骗过了夫差,而是北进争霸的巨大虚荣蒙蔽了他自己。
《越王勾践世家》·勾践(7)
历史所谓的春秋五霸,有一面的观点把勾践列入,有他的道理,传统主流的看法并没有将勾践归为五霸,这里的原因有很多,此处不予细说。从历史阶段看,勾践作为霸主,应该算是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个霸主,之后历史迈进了战国。越国忽然而起,勃然而兴,竟也忽而灭,乃至于战国时期根本找寻不到越国的影像。
事实上,越国与吴国一样,在春秋末期昙花一现,遽然消失,这很大程度上得利于春秋末期,中原各国对争霸失去了兴趣,尤其是中原两次弭兵之后,大家各忙各的,晋楚平分霸权,许多年内列国内部不同形式的发生动荡,各自无暇旁顾,而作为新兴的吴越两国,大概急需一种国际上的影响力,反而对霸权情有独钟,吴国夫差这样,越国勾践也如此。吴王夫差痴迷霸权,遭遇勾践袭击,羞愧自杀;越王勾践亦憧憬霸权,至于无彊,受齐国迷惑而攻楚,大败亡国,吴越同出一辙,倘若吴或越固守自保,战国开端一启,天下或者又是一番新局面。
不过,后世对勾践的评价相当高,多半褒扬之类:
譬如太史公在苏秦列传中,赞美勾践会稽之辱,而后霸天下,此皆因祸为福,转败为功者也。这非常了不起。
越王勾践与吴战而不胜,国破身亡,困于会稽。忿心张胆,气如涌泉;选练甲卒,赴火若灭。然而请身为臣,妻为妾,亲执戈为吴王先马,果禽之于干遂。故老子曰:“柔之胜刚也,弱之胜强也。天下莫不知,而莫之能行。”越王亲之,故霸天下。
会稽之败,勾践俯身做小,以臣妾事吴王,颇类老子所言柔弱胜刚强,理归理,事归事,天下莫不知,而莫之能行。诚哉斯言!
司马迁更是将勾践之兴上溯到大禹王:禹之功大矣,渐九川,定九州,至于今诸夏艾安。及苗裔勾践,苦身焦思,终灭强吴,北观兵中国,以尊周室,号称霸王。勾践可不谓贤哉!盖有禹之遗烈焉。当然,太史公追溯至大禹王有他自己的思考,其中表现了他另外的思想,指出大禹王事功天大,故而有后裔勾践之兴,天意人事非寻常人能悟得,置而不论。
勾践已平吴,乃以兵北渡淮,与齐、晋诸侯会於徐州,致贡於周。周元王使人赐勾践胙,命为伯。勾践灭吴之后,踌躇满志,仿效夫差的样子,北向与齐鲁诸侯会于徐州,并致贡于周。周元王使人赐勾践胙肉,承认越是华夏诸侯的“伯“(霸主)。这样说,勾践也算是以合法的身份获得天下霸主的称谓,但是后世主流仍然没有将越王列为五霸,其中一个原因大概是越国自封为王,而主流的儒家一派是不赞同在周朝天子之外王的存在,再者越国僻处东南,风俗文化与中原迥异,也没有融合的可能,至少在文化上不被承认。
墨子更是鲜明的指出越王勾践作为曾经的一个失败者,能励精图治,最终霸天下,正是他的失败激发了他的成功。昔者文公出走而正天下;桓公去国而霸诸侯;越王勾践遇吴王之丑而尚摄中国之贤君。三子之能达名成功于天下也,皆于其国抑而大丑也。太上无败,其次败而有以成,此之谓用民。
败而后有成,因祸而为福,转败为功,这样的评价对一个历史人物勾践来说,算是顶级了。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