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回 驱除欲淬新硎剑 拜舞思弹旧赐冠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而这个时候,陈永华出现了。

  就在康熙与三藩僵持之际,台湾的战船直接攻打杭州城!

  此时,郑经刚刚离世,他的长子郑克臧继延平郡王位,台湾兵权归陈永华执掌。

  陈永华趁清庭与三藩内乱,果然出奇兵制敌,攻战杭州。

  这一手当真让清庭措手不及。杭州失陷,意味着掐断了康熙的钱粮,大清江山汲汲可危。

  因为陈柯救下了陈永华,因此在关键时刻给了康熙致命的一击。

  不过康熙也表现出了帝王心术,他竟派出使臣到台湾暗中议和。

  康亲王杰书向郑克爽许诺:如郑氏撤离杭州,退守台湾,就答应台湾变为藩属,与之“通商贸易,永无嫌猜”。

  郑克爽与清庭一拍即和,趁陈永华出兵在外,制造“东宁政变”弑杀了郑克臧。

  同时在后方断了陈永华的援军和粮草,清庭即派施琅与陈永华开战。

  陈永华水师无粮无援,终于困守钱塘九十余日,全军败亡。陈永华壮烈牺牲,其部属林兴珠被俘降清。

  台澎之危即解,之后康熙派钦差赖塔前往台澎宣诏。

  诏曰:“如郑氏肯退守台湾,本朝何惜海外一弹丸之地?郑氏可永据台湾,从此不必登岸,不必剃发,不必易衣冠。称臣纳贡可也,不称臣,不纳贡亦可也。以台湾为箕子之朝鲜,为徐福之日本。”

  郑克爽和冯锡范当即接旨,退兵回岛,永不进犯。

  在此期间,吴六奇父子也在战乱之中,引渡了数万流民前往台湾,以充汉地。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台湾顺利回归,同时保留下了汉地的气脉。

  这其中不乏有陈柯的心血,更有陈近南和台湾水师的牺牲,当然也有郑克爽和冯锡范审时度势的政治眼光。

  而陈永华和郑克臧,则为此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这也如陈柯所言:台湾回归大陆是历史潮流,不可违逆。只看大陆是如何收复台湾,实现和平统一。

  解决了台湾问题之后,三藩“祸首”尚可喜随之薨逝。

  其子尚之信再次上折请降,恳求康熙让他袭爵,镇守广东。

  这个时候,西藏和准葛尔也上折子向三藩求情。

  甘陕王铺臣也配合上折子请愿,望朝庭“勿信奸佞之言,削国之栋梁”。

  因为台湾与三藩之乱一同爆发,清庭元气大伤,民怨沸腾。康熙也只能顺着台阶下来了。

  首先处理了一批无关紧要的“主战派”官员,背黑锅。

  然后,清庭追封尚可喜为平南亲王,尚之信袭郡王爵,镇守广东。

  同时追封吴应熊为多罗郡王,并下诏抚恤吴三桂。

  吴三桂和耿精忠也一同请降,三藩之乱就此“平定”。

  事实证明,康熙也并非像吹捧中的那样英明神武,起码他撤藩的决策是错误的。

  人民抵触战争,渴望和平统一,这是历史潮流。

  在陈柯以前的那个世界,康熙的运气实在太好。汉地又犯下低级错误,所以成就了他的光环。

  如今,陈柯纠正了一点历史错误,康熙的光环也随之暗淡了一分!

  一切回到起点,格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五年的努力终究得到了回报,这给了陈柯极大的鼓励,还有无穷的希望。

  “老婆们,京城!看,是京城!”

  就在陈柯坐在马车内思绪连篇的时候,韦小宝的一声高呼终于将他又唤醒过来。

  耳边传来久违的人声马吼,陈柯下意识的掀开车帘,果然又看到了这座繁华古都。

  高大的土灰色城墙,雄伟的古堡,以及来往穿行在大路上的车马与行人,还有隐约在城中的古牌钟楼。

  陈柯第一次来,是和九难师父和韦小宝一起。

  之后,又是和天地会的朋友,还有江湖上的英雄一起。

  他们在这里拜祭过煤山,刺杀过皇帝,更商议过许多轰轰烈烈的军国大事。

  但北亰依然还是北亰。和陈柯当初到来的时候一样,未曾改变。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