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回 胡桃油湿鸳鸯瓦 郁金香薰玳瑁梁第3/3段
随着工匠们不断的试错,经验总结。现在的炼钢场已经能生产出超过十种的合金钢,而且对铁矿的炼制也日益成熟。
像转炉主要冶炼酸性矿,平炉用来冶炼碱性矿。高炉则用来生产粗钢。
场房的架构排列齐整。工人们也熟悉的操作着大型设备,干得热火朝天。
陈柯甚至看到,有的工人座在和铁链悬挂的吊椅上,从一个炉口晃到另一个炉口。这样不仅大大节省了体力,还能极高的提升工作效率。
孙兴成和郎官们看见陈柯,高兴的迎了过来:“郡主!”
陈柯也兴奋地点了点头,说道:“真是太让我惊讶了。这得……这有多少场房和设备啊?”
孙兴成笑道:“主要场房盖了二十座,其中高炉八十座,平炉和转炉各五十口。而且设备体量比以前大,开工很顺利,预计出钢比计划要高出两倍左右。”
陈柯忍不住啧了啧舌头:“比计划高出五倍?那年钢产量不得有……二十万吨?”
孙兴成也是掩饰不住喜色:“是啊,这个月刚刚才正式运营,钢产量就达七千吨。这已经是去年一年的产量了!以后生产步入正轨,只会越来越好。郡主不是要把木轨改成铁轨吗,没有足够的钢肯定是不行的。”
说着,他从小转轮上取过一根比头发还要细的钢丝,递给了陈柯。
陈柯把钢丝绕在手指上,用力扯了扯。居然扯不断!
“好家伙,这已经能够用来打造苍龙箭手了。这应该是锰钢了吧?”
孙兴成倒没有让他失望:“是的。”
为了炼制锰钢,孙兴成和郎官们可是费尽周折。
一是锰矿虽多,但有冶炼价值的很少。二是锰钢冶炼起来需要反复试错,方能摸轻这种合金的秉性。
最开始冶炼的锰钢,比玻璃还要脆。直到后来让钟老三在小合金场一点点的试验,最终才确定了硬软的配比。
“云南地区出产的主要是硅猛,合金质地以韧性为上,倒是适合作为基建材料。这种钢丝如果拧成绳索,用来搭建拉锁桥,铺条铁路肯定是不成问题的。”
陈柯又看了看猛矿石。整体为黑灰色,手感较轻,不认识的很容易把它和煤杆弄混淆。
不过削开猛矿,它的断面在太阳光下,可以显现出彩虹一样的颜色。就像蒙了一层油。
就像钨矿,在暗光下能放出湛蓝色的光蕴一样。不同的矿石都有不同的辨认方法。
只可惜他们现在还没有找到钨矿。
将猛矿扔进篮子里,陈柯拍了拍手。他突然想到一个关键问题:“对了,咱们现在的工人有多少?”
“每座场房八十人,加上技术员和管理人员大概一百人。因为设备一直在进步,所以现在的工场人数也没有超过两千人。总体来说成本并不高。”
孙兴成给他算了一笔帐。
陈柯却说道:“这种体量已经相当大了。加上煤矿的工人,现在这个坝子怕是不下五千人。现在短时间内,还能正常运营,所以要赶快加紧副业项目的筹办。”
孙兴成不大理解:“为什么?”
陈柯说道:“这么多人,要吃要住,还要生活。而这里什么都没有,离府城和他们的家也太远,也就节休的时候方便回去。对个别先进分子来说可以忍受,但更多的人就不能保证了。而且就是先进分子,短时间可以忍受,时间长了肯定受不了。”
孙兴成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
陈柯便对石应朋说道:“那咱们的道路施工建设,目前就要以这个坝子为中心展开。把道路挖通,让它周边坝子的居民能顺利过来,不管是赶圩还是做小生意,哪怕是隔三岔五的和工人吵一架呢?总之得先让这里有人气。”
石应朋点头道:“臣明白!”
一个产业工人,至少需要二十个其他职业的居民共同生活。这不光是提供物质保证,因为人是社会性动物。
“对了,这个坝子叫什么?”
孙兴成说道:“当地人叫它东固,东固坝子。”
但他又说道:“郡主,大盈江电站什么时候能修好?我们这里用电比较紧张,这边没有大的河流,临时搭建的那个小电站实在有些不堪负荷。”
陈柯拍了拍自己的脑袋:“哎,你看我?把这么重要的事情给忘了。”
他对孙兴成说道:“发电不一定要用水,煤也可以嘛。你们把水叶轮设计成蒸汽轮,只要能转就能发电!过年时挂的走马灯,见过吧?”
连说,陈柯还边比划了一下。
孙兴成一愣,之后也拍了拍自己的脑袋:“哎,这么简单的事情,我怎么就没想到?我这就去找老钟!”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