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回:武观之乱第1/1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禹死后,他的儿子夏启通过武力继位,结束了禅让制,确立了世袭制。换而言之,就是开启了江山父子相传的先河。夏启有五个儿子,分别是:太康、元康、伯康、中康、武观。

  夏启在位十六年时,继承人的斗争更加恶劣。武观就在西河发动了叛乱,元康、伯康被武观杀害,叛乱持续了三年之久,但最后彭伯寿出兵平定了叛乱。武观战败后,夏启命令他率部东迁至海滨。这场权力争夺,基本上让夏王朝差点儿瓦解,史称“武观之乱”。

  启在甘地打了一仗,灭了有扈氏以后,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并效法其父夏禹当年“涂山大会”的办法,下令各诸侯、方伯前来钓台相会。各地诸侯、方伯一方面是感禹的功德,一心拥护夏王朝;另一方面,有扈氏的下场也是前车之鉴,不敢不来。于是,都沿袭涂山大会之例,根据各地所出的土特产背叛了朝贡物品,先后到均台来朝见。

  启为了要显示天子的威仪和夏王朝的富有,一改禹身前节俭朴实的作风,除了一般的会见礼仪之外,还特设“享礼”。“享礼”就是在接受诸侯、方伯们的朝见和敬献的礼物时举行祭祀。然后,设酒食大宴群臣。吃的都是当时能办到的山珍海味,喝的都是香甜美酒。相传,禹时有一个小臣子曰仪狄。用米造出一种醇香甘美的酒,敬献给禹。禹喝了后,虽觉香甜可口,但又感到四肢无力,昏昏欲睡。于是,告诫群臣说,酒不能喝。“后世一定会有喝酒误事而亡国的国君”。尽管禹在当年已下了“禁酒令”,但因酒既可以助兴,又能显示出粮食的充足。所以,启还是以酒来款待诸侯。

  在夏朝初期,青铜是一种贵重金属,用作器物使用还很少。启为了显示天子的富有和豪华,用了青铜鼎、彝、尊等器具来盛肉和装酒。至于陶、竹、木等器材就更多了。有这样丰盛的酒食和琳琅满目的精美食器,使得不少诸侯、方伯大开眼界。而且,在饮宴过程中,还有乐舞助兴。

  启是一个喜欢乐舞的人,他的倖臣们知道后,便在民间访得一些新颖的歌舞。编成之后,取名为“九辩”、“九歌”和“九韶”。说是从天上神仙那里学来的。于是,在钧台大会诸侯时,启特意演奏了这些乐舞。

  在以启为首的夏王朝统治者们朝贺饮宴、歌舞升平的背后,也看到大多数的平民、奴隶们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尽管禹领导人民平治水土,使人们得以安居。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阶级压迫和剥削也日益加重。

  正当启在钧台大会诸侯,歌舞升平的时候,夏后氏家中却发生了内讧。原来,禹幼子曰武观,封于观地。武观见启继其父禹做了天子后,一改禹在世时的勤劳节俭、朴实的作风。尤其,是在钧台大会时那种铺张和享受,使武观产生了羡慕,觉得要是自己能够继位作王称天子,受天下诸侯、方伯们的朝贺,有多么威风。

  而在均台大会上,武观是诸侯。当然,也应随班朝贺。但武观心中不服,认为都是兄弟之辈,启做了王称天子,受天下诸侯、方伯们的朝贺是应当的,自己的亲弟兄就不必如此守礼了。就在朝贺、祭祀、宴乐等礼仪方面都马马虎虎地应付,还口出怨言,启感到弟弟武观不服管教。于是,将他放逐到西河处。西河因当时河水流经其境,这一地区是在黄河西岸,故称西河。武观被流放到西河以后,大为不平,就蓄集力量。三年后,就在西河发动叛乱。

  相传,彭伯寿是尧事所封于彭的彭祖之后。当时,也是大彭氏族的酋长。自禹时,就是坐镇东方彭地的一个方伯。按其年纪、辈分来说,也是武观之长。当彭伯寿率兵跨过黄河以后,武观虽以兵抵抗,但终究兵力有限,只好投降认罪。彭伯寿将武观带回都城交给启,虽然武观认罪,但对他总是不放心。最后,还是把武观杀了。启这是为了巩固自己对夏王朝的统治,用武力来平内乱的一件大事。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