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重回义渠故里第1/2段
逃亡于河套地区的义渠国余众,经过百年的繁衍发展,逐步壮大,他们的活动范围也在扩大,游牧至北狄、大荔戎的领地,遂经常发生部族冲突。新诞生的赵国、魏国也在扩大疆域,义渠人向东向北发展受阻,又再次翻越子午岭回到了环江流域游牧。此时,秦国国势尚弱,西戎各国纷纷摆脱秦国的控制,拥兵自立。借此良机,一个叫义渠驮的年轻人带领着义渠人再次回到了义渠国故地。此义渠驮乃是义渠骅的第五代子孙,在义渠人的心目中尊为戎王。华夏大地上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让义渠人清楚地认识到必须强大起来,否则弱肉强食的世界里没有立足之地。
义渠驮进入环江流域,先攻下北地郡。义渠人大兴土木,夯土筑墙,加强城中的每一处防御。义渠驮听闻父辈们讲过当年义渠人就是在这里被秦军赶走。因此,再次回到北地郡汲取前人的教训“筑城以卫君,造廊以守民”,防御秦军来袭。为雪祖先之耻,他们将北地郡改名为郁郅城,大有一雪前耻,从头再来之意。
义渠人在战败逃亡之时取消了族人的军事管辖和编制,自然而然形成了以部族长老为核心的义渠生产生活组织方式。部族长老成为义渠人的实际掌权者,但他们在国家大事和集体利益上,听从义渠戎王的安排。他们修筑郁郅的城墙,戎王安排四大长老,每人修筑一面城墙,各自出人、出力、出钱粮,修筑城防。看似分工明确的四大长老,每遇战事只要戎王一声号令,他们立马拧成一股绳,一致对外。义渠驮带领着义渠人到处筑城,修建烽火台,占领大片的土地,做牧场,二十多年时间,义渠人筑城数十座,主要有宁州城(国都)、郁郅城、高奴城、原州城等,义渠人以筑城的方式划定地域,管辖戎民。
秦孝公时期卫鞅变法之后秦国向东迁都咸阳,义渠人再次拓展疆土,迅速占领了陇西的大片土地,向南向东扩大领地后,又新筑豳州城。秦厉公对义渠人不断地筑城扩大领地,大动干戈,率兵赶走了豳地的义渠戎人,兵至泾水河岸因惧怕遭到义渠军的伏击,秦厉公鉴于河谷狭窄、地形复杂,不敢贸然进军,便撤兵了。
迫于秦国灭了大荔戎,又对义渠国数次征伐。义渠驮决定大力改革,重新组建专业化军队,勤于练兵,致力于建立装备精良的义渠骑兵,彻底废除原有的军队氏族制,完善和健全义渠国有史以来最严格的军功制。
其内容如下:
其一、凡义渠国戎民成年之后,均要参军按军功大小分配牲畜和财产。每战杀敌,能得敌首级一颗,记军功一次赏羊一只,属私人财产可买卖换取粮食。军功累计达十次者赏牛一头,一头牛即可取戎女为妻,组建家庭,荣升为伍长。以此类推,伍长升百将,百将再升千夫长。百将之上就不再隶属于部族长老,直接受义渠王领导,年老还可入国都为官赐宅定居。
其二、奖励农耕畜牧,凡部族所属的田地和牲畜,均按人分配(老年人除外),鼓励耕种或放牧,年底按田地的收成或放牧的牲畜的多少给予奖励,作为个人口粮。
义渠国的改革政策在当年就焕发出活力,年底各家各户报上来的收成均多于往年。新组建的义渠军由世子义渠骕亲自操练于王城北营。秦厉公病逝后,秦国陷于混乱。数年后义渠骕继位新戎王,年轻气盛,不畏秦国率兵伐秦,一直打到渭河北岸,秦军修筑工事据河而守,义渠骕方率军退回。
此战使义渠军人心大振,以雪百年来义渠军屡屡战败的耻辱,义渠军回师之后并未停歇,补给粮草,迅速地征服了乌氏戎、朐衍戎、绵诸国等。自此,义渠国的领地具诸戎之首,为秦国所忌惮。秦国人为了功一次赏羊一只,属私人财产可买卖换取粮食。军功累计达十次者赏牛一头,一头牛即可取戎女为妻,组建家庭,荣升为伍长。以此类推,伍长升百将,百将再升千夫长。百将之上就不再隶属于部族长老,直接受义渠王领导,年老还可入国都为官赐宅定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