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北府之兵第2/2段
这是一个斜挑的动作,是面对敌人人,挑飞敌人兵器的最简练的动作,同样的简单实用。
接着,北府兵将领左右手令旗同时自上而下平行一挥。
没有了热血的喊杀声,方才的单兵动作此时瞬间变成了两两合作,相互之间背靠着背,同时一人点刺,一人横档。
“再变!”
突如其来的一声大吼,那拿着令旗的将领不知何时双手已经有三面旗子,熟练的上下翻飞着。
再观校场上,方才还是两两一组的组合,每三组瞬间有一组解散,并入其他两组,重新合并的两组每组三人,两人在前呈冲锋状,一人在后不断的拿着手中兵器刺着地面。
“这是为何?”封启有些不能理解。
“补刀。”谢松坦然自若的说道。
额....
封启回以无语。
“此组合名为三才阵,之所以会安排一人专门补刀,是因为多年征战之后,多少将士牺牲于死而不僵的敌人之手,莫要觉得此举有伤天和,这也是无奈之举。”谢松感叹道。
正当二人说话之际,校场中的战阵又起了变化。
“这是一字长龙阵。”
“八卦阵。”
“请君入瓮阵。”
...
“十面埋伏之阵。”
一下午,封启涨了许多见识。
“秦国来势汹汹,斥候来报,先锋部队由符良之弟符虹率领,此时距离我襄阳郡只有两日路程。”谢松忽然对封启说了一则军事密报。
“二舅可有应对之策?”封启问道。
“这不是在问你吗?”谢松道。
“侄儿倒是有一计。”封启道。
“说来!”谢松直脾气,最不喜欢的就是这些卖关子的语气。
“咱们可以唱一出空城计。”封启道。
“空城计?”谢松字面意思是能够理解,但是字里面的意思就不能理解了。
“二舅,我们这样...”
这一夜。
襄阳城正在发生着一件奇怪的事。
城内居民正在有条不紊的出城,各种马车、牛车、驴车、甚至羊车正陆续不断的往官道上汇聚。
除了城内居民,襄阳城下辖的区域内,亦有平民百姓加入这场迁移之中。
“没想到这襄阳城的撤离效率竟然这么高。”次日,几乎已经人去城空的襄阳城城楼上,封启在谢松身边感叹道。
“襄阳,自古便是军事重镇,即使在我晋国一统文成的那段时期,襄阳仍然是有重兵把守之城,何况现在北疆分裂,裂土与我晋国之间的第一道屏障就是襄阳郡,而襄阳城则是首当其冲的要垒。”谢松解释道。
“所以襄阳郡不仅养成了人文开放的环境,这里的人都习惯了战争给生活带来的不便,不管是誓死保卫家园还是紧急撤退,对于襄阳人而言,几乎与本能无异了。”听谢松一席话,封启终于恍然大悟。
“侄儿之前还担心撤离城内外居民有难度呢,现在看来一切都尽在掌握中了。”有如此人和之势,封启也逐渐意气风发起来。
“北府兵虽有七万,但事先说好的三万就是三万,多一个人都是违抗圣命。”谢松又犯起了死脑筋的毛病。
“二舅放心,三万足以,其余之人只需乔装改扮成城内居民便可,无需参与战事。”封启道。
“自保也不行?”谢松故意问道。
“自然是---行的。”差一点封启就着了谢松的道。
不过封启也心中一暖,这是谢松在提点自己,需要时时刻刻都戒骄戒躁。
与此同时。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