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2 章 茶道源流第3/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咦?你没加盐,没加姜,什么都没有加?”

  “没有啊,原茶饮之口感清新、雅逸,”忠尧微笑着淡淡地说道,“璇滢教谕这次可是下了血本了,这次给的可是阳羡紫笋茶啊,茶芽细嫩,色泽带紫,其形如笋,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品之香气浓强,滋味鲜醇,汤色淡绿明亮,我哪舍得没有品过原味就直接加盐加调料啊!”

  “啊,原来是这样……有道理!那给我多倒两杯,嘿嘿……”子翃又把青釉斗笠盏递了过来。

  “哟,不错嘛,还能品出茶的品种……”璇滢赞许道,眼神中洋溢着笑意,“接下来煎茶法,收茶臼茶铫,上风炉茶釜!”

  璇滢纤纤玉手一挥,长袖舞动,众人面前又是金光一闪,包裹着茶臼茶铫的两个彩色泡泡倏地收缩成一个光点,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紧接着,又是光影一闪,从空中直直落下两个更大的彩色透明泡泡,小泡泡中是一个竹制的茶筴和另一个如月饼般大小的圆形茶饼。

  大泡泡里面悬浮的是一个圆底无足的铜制茶釜,无提梁、无壶嘴,造型敦厚古朴,肌理细腻温润,触感丰盈,工艺精致,极富动感张力之美和节奏韵律之美,釜盖摘钮则颇显雅致精巧。风炉表面拔蜡,光滑美观,上刻有细巧如锦的花纹,一看便知是名擅当世的杭城姜家铸法。

  “煎茶所用之风炉,是陆羽亲自设计的一种茶具,其状如古鼎,有三足两耳,多为铜或铁铸造。炉内为泥壁,炉腹有三具窗口,用以通风,是以称为风炉,一般窗孔上分别铸有伊公或羹陆氏茶字样。”

  众弟子仔细一看,果然泡泡中的风炉窗孔上铸有“羹陆氏茶”字样。

  “煎茶法则是在风炉上的茶釜中先煮水,待水微沸之后,将碾好的茶末投入釜心之中,随即用特制的竹筴搅动,待至腴含甘霖玉露的香茗茶沫满溢,较粗的茶末下沉,较细的茶之精华部分浮在匏(páo)瓤(ráng)之面,白色沫饽(bō),胜似春雪,灿若初春阳光,所谓‘惟兹初成,沫成华浮,焕如积雪,晔若春敷’之时,便可依照个人口感酌加些许盐调味,再将茶汁酌入茶碗中饮用,其味鲜爽,芳香四溢。此种煎茶法,饮茶时以舀出的第一碗茶汤称之为‘隽永’,为最佳,以后依次递减,及至第五碗之后,便不值得再品了。”

  众弟子遂依照璇滢所教之法一一尝试,兴致高昂,用灵力生火将水烧沸后,使竹制茶筴不断搅动,观之茶沫华浮,不时加一丁点儿盐,不亦乐乎。

  “这第一盏茶汤如何?”璇滢教谕徐徐问道。

  “嗯,不错!”有弟子笑而应曰。

  “好喝!”上官凌也情不自禁地赞道。

  黑肱震摇了摇头,心中对才疏学浅之辈甚为蔑视,暗暗骂了一句“粗鄙,词穷”,便呵呵一笑,幽幽然道:“吾非不学无术之辈,此茶浓郁回甜,饮后唇齿留香,实乃佳茗也。”

  上官凌白了黑肱震一眼,鼻子哼了一声,黎诗也把头扭作一旁,不屑一顾地冷哼道:“切——”

  “哟,肚子里还真有点墨汁,不过……不会只装了半壶吧!自以为是,不识之无……哈哈哈!”子翃调侃道。

  “你……”黑肱震脸色一沉,一时哑口无言。曾经被人请喝号称数万一斤的茶;也曾经买过很多茶,动辄数千一盒;还曾经觉得喝个英式下午红茶很时髦、甚至时尚。再后来,买了小茶壶、一套茶具,学着饮茶。最终却发现自己什么都不懂,连一本《茶经》都没有看过,更遑论了解茶的历史源流。又有不少声音说,日本的茶道多么多么好,比我们强多了,我带着疑惑钻进了书堆。出来时,发现,原来曾经觉得不错的英国红茶不过就是从中国进口的正山小种,可是我们的茶质量好、价格高,所以,后来他们改从斯里兰卡那边进口,因为那边锡兰红茶便宜许多。从此,我的看法改变了,不再将英式下午茶与时尚、精英划等号。  再后来,日本茶道之后发现,他们仅仅是学了一些茶艺方面的皮毛而已。几千元一把的黑铁壶也别来忽悠我了,时间长了里面的铁锈清洗麻烦,在中国茶文化发展史上,我们后来有更好的容器替代它,说得难听点,它是被淘汰的。  要想把文化的生意做好,深入了解其历史与发展脉络是必须的,否则便是无根之萍。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