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83 章 无心插柳第3/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这‘福田院’是……”云婀有些疑惑,欲言又止。

  忠尧思索了一下,恍然顿悟道:“哦,我想起来了,这福田院就是朝廷所设的慈善孤老院,里边收养些贫弱病患,还有鳏寡孤独的老人与孤儿,以及衣食无着的饥民和乞丐。书中记载,汴京城东南西北各有一座福田院。其中,每个福田院皆有五十间房舍,收容人数以三百人为上限,内藏每年拔给经费五千贯。”

  说这话的时候,忠尧并不知道自己的两位师兄子翃与欧也在城中努力寻找乞丐,却遍寻不着;可他倒好,误打误撞,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把乞丐找到了。

  原来,子翃、欧也在大街上很难发现乞丐的踪迹,是因为那些乞丐要么被街道司的人给赶走了,要么就是被收容入了福田院。

  每年福田院最为忙碌的日子,除了严冬来临、朔风吹号、寒雪纷飞之时,就是各个节日了。每每节日期间,开封府的主管官吏会巡行大街小巷,把那些无依无靠或流浪街头的老年人、失去双亲的儿童以及乞食街头的饥民,都一起收容到福田院中住宿。

  福田院收养的人数,平时虽有定额的限制,但在特定时日则可以额外收养。

  “走吧,我们再到旁边看看。”忠尧收回目光,转头对云婀说道。

  云婀点了点头:“嗯。”

  于是,两人离开福田院,又继续往前走了一段路。忠尧左顾右视,发现福田院的附近还有为旅者提供疗养的养寄院,以及收容贫困无靠病者的安济坊。

  安济坊,便是早期的“医院”,坊内病人依病情轻重异室而居,以防渐染,又设厨舍以调制汤药饮食。大夫与病人诊治效果皆记录在手历上,此类手历是一种病历记录表,用于年终考绩。

  忠尧与云婀继续前行,云婀虽然有些不解,但瞥见忠尧一脸肃然的模样,她忍住心中的好奇没有细问原因。

  二人走着走着,又分别看见了一个养济院,一个居养院。

  云婀有些头大,叹道:“公子,此地好生奇怪,不是这个什么院,就是那个什么坊的,分都分不清!”

  忠尧想了想,淡然道:“刚开始,我也搞不清它们之间有何区别,其实就本质而言,那个福田院与居养院似乎也没有多大分别。

  养济院收容臣病在道、旅店不能容留者,轮差医生诊治,俟病愈后再给钱米遣还乡里。

  居养院嘛,顾名思义,是一个养老机构,它专门居养鳏寡、孤独、贫困不能自存者,月给口粮,病者给医药。居养人的日用钱、冬季柴炭钱,官府皆有定额定数。”

  云婀瞪大了眼睛,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惊道:“啊?作大宋子民还有这么多好处,能享受这么多福利啊?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老有所依,死有所归’?如此惠民良策,也不知是出自哪位名相?王安石,韩琦,还是寇准?”

  “都不是。”忠尧摇了摇头,平静地说道,“养老机构并非始于本朝,最早的养老机构出现在南北朝。”

  “南北朝?”云婀的眼睛瞪得更大了。

  “对,南北朝。”忠尧颔首道,“据《梁书·武帝本纪》记载,南朝梁普通二年正月,梁武帝萧衍下诏宣布:‘凡民有单老孤稚不能自存,主者郡县咸加收养,赡给衣食,每令周足,以终其身。又于京师置孤独园,孤幼有归,华发不匮。若终年命,厚加料理。’

  史书中梁武帝创设的“孤独园”,将养老院和孤儿院合置,既收养无家可归的孤儿,也收养无人赡养的老年人,并且负责为收养的老年人料理后事。”

  “哦,原来南北朝就有了啊!那之后的唐朝呢?”云婀又问。

  忠尧沉吟了一下,说道:“唐时,因承袭旧制,设悲田福田院。悲田院始创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起初称为‘病坊’,专门收容无家可归的老年乞丐,后更名为悲田养病坊。其后,由于影响日益扩大,悲田院成为朝廷救济机构之代称。

  及至本朝,南渡之后,苏州的居养院发展成为典范。院内设置仓库、水井,并有僧人主持老年人医药及死后安葬事务,有屋六十五幢,居室三百一十间,所有房屋排列整齐,其间设长廊相连,便于来往。苏州居养院由官府拨划官田一千六百六十亩,出租后每年可得米七百石,作为资费。”

  “看来前朝好的治国之策,后世都是承袭的;而前朝犯过的错误,后世都要汲取教训,不断修正,尽量避免。”云婀若所有思,点了点头。

  语罢,她忽然话锋一转,终于忍不住问道:“公子,我有一事不明,我们为何要在这附近兜兜转转?这些居养院、安济坊什么的,能看出什么来?”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