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84 章 翰林医官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我们就这样能进吗?”云婀诧异地问道,“门口的守卫会不会把我们拦下来?”

  “不会。”忠尧笃定地答道,“东京城内许多人都来此求医的,把人给拦住了,人家怎么找大夫啊?”

  “嗯,言之有理。”云婀颔首道。

  语罢,两人径直向翰林医官院大门走去。

  孰料,到了门口,一名守卫伸手拦住去路,问道:“二位来此所为何事?”

  两人瞪大了眼睛对视了一眼,忠尧转过头来,定了定神,佯作从容状答道:“我们是来求诊的。”

  “求诊?找哪个医官,医士,还是医生啊?”守卫不苟言笑,继续问道。

  忠尧微微一怔,旋即笑了笑,抬眼望了一眼门口的匾额,急中生智答道:“这里是翰林医官院,当然是找医官诊治啊!医官、医士、医生,当然是医官的医术最精湛啦。我别的不找,就找许叔微许医官。”

  门口的守卫一听是来找许叔微的,会心一笑道:“哦,原来你们也是慕名而来,找那个一边参加科考、一边为人诊病,还分文不取的许大夫啊!彬彬许公,救苦存悯,不为利回,你们快进去吧!往那边走!”言毕,顺手帮两人指了指方向。

  忠尧没想到这么轻松就蒙混过了关,赶紧微笑着颔首致意,与云婀径直入了翰林医官院。

  云婀边走边低声说道:“公子,这许大夫还真是妙手仁心啊,为人诊病却不索酬谢。”

  忠尧点点头,感慨地说道:“许叔微,字知可,生于元丰三年,真州白沙人,幼年家贫,他的经历与医圣张仲景极为相似。

  元祐六年,真州一场瘟疫夺走了他父亲的生命。就在其父去世后不久,一日他母亲在厨房中忽感气厥,牙噤涎潮,可把他吓坏了。于是,他赶紧跑出去找大夫,那找来的大夫一看就说是中风,要用泻法把疾滞给泻出去,遂开了一个成药‘大通圆’,让他喂其母亲吃下。

  孰料,许叔微的母亲吃了药后马上就泻,泻完后精神开始涣散,奄奄一息,再请大夫,那人竟推辞不来了。就在当晚,许叔微的母亲就过世了。那年,他才只有十一岁。

  百日之间,并失怙(hù)恃(shì),父母双亡,令其饮恨至今。

  此后,一个年仅十一岁的孩子,面向苍天,立下重誓:及长成人,刻意方书,誓欲以救物为心,予而不求其报。

  因父母去世,许叔微内心无限伤痛,为了让悲剧不再发生,他便下定决心,开始攻读《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金匮要略》等各类经典医书,走上了从医的道路。

  一个三餐不继的乡野孤儿,从未拜过哪位高人为师,却因为自己心中的远大志向和坚定信念,就这样每日熬夜苦读,锲而不舍,一晃便是数十年。

  因年少时夜坐为文,他患过两种病,一为肠风下血,就是痔疮;另一种为停饮,水饮下去不能正常吸收运行,滞留于体内,成为水湿之邪。每过十来天必定呕吐酸水,夏日右边身体出汗,左边身体却一点汗没有。

  他便试着用苍术祛除水湿。鉴于苍术偏辛燥,他又把大枣肉磨成肉泥,和着香油,与苍术一道拌成药丸内服,没想到效果特别好,只用了三个月,就将自己的病治愈了。

  有感于当时很多大夫对《伤寒杂病论》理解不深而导致无法治愈病人,甚至出现越治越重的情况,他还编了歌谣《伤寒百证歌》三卷、共一百篇,来帮助同行理解《伤寒杂病论》。

  许叔微的个人魅力感化了许多大夫郎中,很多人向他学习,将自己的秘方验方贡献了出来,被他记载在《普济本事方》中传扬天下,譬如治疗头风(头痛头晕)的‘硫黄圆’,治疗月事不通、腹痛、腹中结块的‘通经圆’等等。

  此外,许叔微还著有《伤寒发微论》《伤寒九十论》《仲景脉法三十六图》《辨类》《翼伤寒论》等书,成为经方派开山鼻祖之一。”

  听罢许叔微的故事,云婀如梦初醒,顿悟道:“哦——,原来这个许大夫这么不简单,是医道经方派开始鼻祖之一啊!公子从医,故而特意前来拜谒?”

  “是,不过你只说对了一半。”忠尧神秘地笑了笑。

  云婀眉头微微一蹙:“那另一半是……”
<给泻出去,遂开了一个成药‘大通圆’,让他喂其母亲吃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