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楚阳是何人第2/2段
正厅的大门上方挂着一块牌匾,牌匾上写着“清幽竹堂”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袁文正来过这里很多次,所以十分清楚这四个字的含义。
因为张显阳平日里喜欢清静,所以自号“清幽居士”。
再则他还喜欢竹子,认为竹子刚劲挺拔,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事情都不会弯腰,做人就应该要有竹子一般的气节。
所以这里才会有这么多的竹子,这里才会叫“清幽竹堂”。
房子内全都是书,桌上的香炉还在烧着香料。
香料香和书墨香混在一起,闻起来让人心旷神怡。
五十多岁的李显阳正穿着一件宽大的长袍,坐在那里看书。
他的皮肤很白,头发有些发白而且有些散乱,但是非但没有给人一种很邋遢的感觉,反而让人觉得他这样的状态感觉很舒服。
袁文正上前恭身行礼道:“参见学正大人。”
张显阳这才抬起头,见是袁文正,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说道:“原来是子安啊!快坐吧。”
子安正是袁文正的表字。
袁文正依言坐了下来。
不过他只坐半边屁股。
毕竟张显阳是一州之学正,是他的长官。
如果放在后世的话。
张显阳就是市教育局局长,袁文正只不过是县教育局局长。
袁文正即便是再怎么耿直,也不至于丢失掉官场上最基本的规矩。
“子安,你今天为何突然造访?”张显阳放下手中的书,缓缓地问道。
袁文正正色说道:“大人,下官发现了一首诗,一首足以名列文榜的诗。”
“什么?文榜?”张显阳闻言,脸色一变,不可思议地问道。
大梁朝立国后,为鼓励天下学子,特地设立文榜。
文榜分为天、地、人三榜。
皆由天下有名的大儒评判。
为此,大梁朝廷早在七十年前就在京都修建了浩然阁。
此阁的宗旨就是收揽天下文章,以蕴浩然之气。
里面有数十名的大儒在此皓首穷经。
正因如此,大梁朝近几十年来,文风大盛,文臣的地位也开始随之水涨船高了起来。
所以当张显阳听到有首诗可以入文榜时,自然会感觉到十分震惊。
要知道自文榜设立以来,能入文榜之人无一不是惊才绝艳之辈。
每一任地方官若是自己辖区内有人的文章能入文榜,都会受到嘉奖。
“快拿过来给本官看看。”李显阳满脸激动地说道。
袁文正不敢迟疑,将手中的诗双手捧了过去。
李显阳迫不及待地打开一看,第一反应就是好字。
没过多久,他看完了这首诗后,长长呼出了一口气。
“大人,您觉得此诗如何?”袁文正有些忐忑地问道。
他当然觉得这首诗十分好。
但是毕竟众口难调,人各有喜好。
他没有把握李显阳也会喜欢这首诗。
“此诗立意高远,入文榜绰绰有余。”张显阳缓缓地说道。
说完后,他看了看下面的落款问道:“这个楚阳是何人?”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