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8章 帝王也内卷第3/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赵顼和李乾德没有界限感,但耶律洪基更愿意与赵顼接触,至于李乾德……嘿,小小一个交趾国王,有什么资格与我这大国亡国君主平起平坐?



至于李乾德对于耶律洪基的排斥是能够感受得到的,在愤怒的同时,也有一些不屑——呵,一个野蛮人的后代,也敢与我这中华苗裔龇牙?



是的,在李乾德眼中看来,辽国虽然学习汉文化,但汉文化学得最好的还得是他们越李朝啊,什么辽国、西夏、高丽,统统不如越李朝!



至于赵顼对这几位的看法,虽然不说话,但到了自己的宅邸里,却是鄙夷那几位都是昏庸之主,但想到自己同样的境地,不免感觉不公而落泪。



欧阳辩不知道他聚集起来的亡国之君微信群里面已经开始内卷起来了,但他还想继续让更多的人内卷起来,这一次他看中的是吐蕃诸部。



吐蕃已经不是唐朝时候的吐蕃了。



755年唐朝发生“安史之乱”,唐玄宗从长安逃到四川,由于唐朝抽调大量对付吐蕃的军队去平乱,使得西部防务空虚,吐蕃趁机占领了陇右,河西大唐的大片地区。



而这就是吐蕃最后的鼎盛时期了。



在赤松德赞在位的时期,吐蕃王朝的辖地大大扩张,东面与大唐大体上以陇山为界,北到宁夏贺兰山,南面以南诏为属国,790年后吐蕃占据北庭、安西,数十年后吐蕃失去北庭、安西。



据藏文史籍记载,吐蕃还一度推进到喜马拉雅山以南的恒河北岸。



频繁的战争削弱了吐蕃的国力,唐朝将领李晟、韦皋、史敬奉等多次重创吐蕃军。



进入9世纪以后,吐蕃开始由盛转衰,不能再向外扩张。



821年,吐蕃赞普可黎可足派专使到唐朝请求会盟,缔结友好盟约。



隆重的会盟仪式先后在唐都长安和逻些举行,盟文强调要永远和好相处。



823年,在拉萨建立的唐蕃会盟碑,至今还屹立在大昭寺前,成了汉藏两族人民友谊团结的珍贵物证。



8世纪末叶以后,吐蕃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日趋激化。王室内部互相争夺,使吐蕃陷于分裂。吐蕃将领之间又发生混战,给人民带来了更大的灾难。



达玛死后,由于他的两个儿子,即大王妃抱养的永丹和小王妃生的欧松之间的争立,大臣们分成两派,从此吐蕃王室分成两支,连年混战。



吐蕃在各地的将领也拥兵称雄,彼此争立,过去一些归属吐蕃的部落也相继脱离吐蕃的管辖。



紧接着一场奴隶平民大起义爆发,席卷了整个西藏地区,吐蕃王朝在这样的局势下随着佛教的衰落而崩溃了。



大宋开国不久,吐蕃的一个部落首领的后裔唃厮啰在以邈川,青唐为中心的青海省湟水流域建立了政权,这是当时以吐蕃、羌为主体的一个地方封建政权。



唃厮啰多次遣使向宋朝皇帝纳贡,并乞官职。西元1032年,宋仁宗封唃厮啰为“宁远大将军,爱州团练使“,并给以优厚的俸禄。



西元1041年,大宋皇又封唃厮啰为”检校太保充保顺,河西等军节度使“。



此后,唃厮啰的子孙继承人董毡、阿里骨、瞎征、陇等,世代均由大宋封官任职。



唃厮啰部统治地区,隶属于北宋全国二十六路中的秦凤路。



到西元1116年,唃厮啰部地区全部改为宋朝的郡县。



此外,宋真宗皇帝还于西元1001年年加封凉州藏族六谷部首领潘罗支为“盐州防御使兼灵州西面都巡检使”的官职。



从西元11世纪开始,大宋向河西走廊等地的藏族部落拨发弓箭及其它武器,并招募藏族弓箭手,在藏人中建立类似大宋民兵的军事体制,以共同防御西夏人的入犯及袭扰。



之前王韶在今甘肃临夏,临洮一带大量开拓土地,招纳30多万藏人从事垦种。



之后大夏占领陕西六路之后,这些藏人跟着投了西夏,但这只是边缘地区,更里面的依然还有大部的部落占领着吐蕃的大部份区域,而且不肯向大夏投降。



现在这些部族倒是无法对大夏产生威胁,但这块土地不收回,始终是个隐患,没有高原的屏障,敌人随时可以从这里居高临下攻击,对于形成一个整体的华夏战略防御圈非常不利,所以这个地方必须收回!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