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知县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第二天一早,张策就醒了,但此时已经换成了另一个时空的张策。他没有立即下床,而是继续躺在床上,闭目消化原主的记忆,一连几天都是如此,直到把脑中的记忆消化完全,也慢慢接受了穿越的事实。

  本来已经意外身亡,如今能重活一世,就算是在古代社会那也是很好的,没什么接受不了。让他难受的是原主遗留下来的麻烦事情不太好处理,有种身家性命不由自己掌控的感觉,像是脖子被人掐着却没有办法反抗。这种感觉很不好,尤其对一个前几天还满脑子唯物主义思想的人来说。

  原来,原主那天酒后失言大骂卫公公的话还是传入了当事人耳中。卫公公是阉人,爬到现在的位置原本也是受过屈受过辱的,但发达以后,反而分外受不得气。哪怕只是些风言风语,也很能刺激他的敏感神经,更遑论有名有实地骂他。天启开朝至今已历三年,跟他作对的人,罢职丢官流放都是轻的,被他弄死的高官两只手都数不过来。

  卫公公得知了张策当众骂他,心里恨得不行。好在张策是湖广人士,天然的楚党,为了跟另一党争权争理念,楚党已经投靠了阉党,如今也属于阉党一系,不然张策等来的很可能不是知县的任命文书,而是锦衣卫或者东厂的拿人牌票了。

  即便如此,卫公公也没打算让他好过。他要上任的县,已经有五年没有过委派过知县了。再往前数五年,该县任命的知县中,一共死了四个,其中三个城破战死,一个逃跑被抓住,也砍了头。可以说去这个县当知县是比流放琼州等不毛之地更危险的事情。

  该县名为洛县,地处山西布政使司,属大同府治下,位于大同左卫南边。

  大同虽是府,但当世之人提到它都习惯叫大同镇,是朱明皇朝北边军事重镇,属于抗击蒙古鞑靼诸部和瓦剌诸部的第一线。

  鞑靼人时常寇边,入境劫掠,大同府内各卫所州县都时时遭受袭扰。

  不管鞑靼人从哪边来,各卫所城堡,州县城池都有一定的守备力量,鞑靼人劫掠如风是真的,但要让他们攻城,大抵是不愿意的。除非知道哪座城没人防守,或者防守非常薄弱,才会造些简易云梯一拥而上。但无论是大同左卫还是大同右卫,或是其他大一些的城堡城池,都有一两个卫或一两个千户所的旗兵守城,就算卫所兵制度已经崩坏,至少也有一两个营兵把总指挥的小营驻守,几百号人是有的。

  洛县就驻有一个小营,由操守指挥着这四五百人,担任防守任务。但十年前,当时的巡按御史不时往洛县巡察,查出营兵操守贪墨粮饷,把他徙了三千里,因此事被牵连的营兵哨官队正等也跟着倒了霉,剩下的营兵又因一次驻防任务被井坪城调走后再未归还,从此洛县并没了驻守士兵。

  万历朝晚期,在东北那片土地上与建州女真人的战事愈演愈烈,大量营兵与能战的卫所兵被调往辽东,大同镇的守备兵力捉襟见肘,鞑靼人每年例行的入边劫掠就更少了抵抗力量。所有城池卫堡都只能坚守不出,放任鞑靼人四处劫掠,没有兵的洛县就遭殃了。

  鞑靼人每次都要四处乱抢,抢不到就向守城军官甚至向朝廷勒索钱财。有一次一队几百人的鞑靼骑兵发现了洛县城墙上没几个人,别看城墙挺高,好像防护挺严的,但要是没有人守的话,几架梯子就能攻入城池。这队鞑靼人便叫来几千号人,做了几架云梯就真的跑来攻打洛县县城了。

  五年里死掉的四个知县中,有三位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募集不到乡勇民壮守城,被鞑靼人破城后杀死的。洛县最后一任知县,也就是五年前弃城逃跑的那位。当时辽东的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领兵把明军分成几路出发的近二十万赴辽主力几乎全歼在萨尔浒。得知这一消息的小股鞑靼人又趁机入关,“例行”劫掠,如同进自己的后花园一般,轻车熟路地又将抵达洛县。

  当时的知县其实已经募集到三百乡勇,而且已经训练了月余。他又把城内士绅百姓劝住。这些住在县城里的民众,以往看见烽火燃起就逃入洪涛山或者民堡中躲避,如今虽然仍有近半数民众逃往山中和民堡,但留下的也有不少。

  谁曾想最后关头知县却不知道被什么事情吓到,领着家丁偷偷弃城逃了。还好这次来的鞑靼人并不多,洛县典史邹玉明指挥着三百乡勇,又亲自到百姓家中连拉带吓抓了四五百号人,大大小小,老弱病残,只要是个男的身高又差不多就拉走,全部安排到城墙上凑数。等鞑靼人一到,指挥着这些人密密麻麻站成一排,鞑靼人以为守城的人很多,就退走了百人的鞑靼骑兵发现了洛县城墙上没几个人,别看城墙挺高,好像防护挺严的,但要是没有人守的话,几架梯子就能攻入城池。这队鞑靼人便叫来几千号人,做了几架云梯就真的跑来攻打洛县县城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