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知县第2/2段
事后,邹玉明把知县弃城而走和自己带领乡勇守城的事一一写明,递往大同府。不久,朝廷下令缉拿逃走的知县,很快便在太原府将其抓获。大理寺、刑部和都察院三个衙门早已在缉捕文书上盖了章,一旦拿到无需审问,直接斩首,并通传天下。
这边大同府也递下文书,着典史邹玉明暂代洛县县事。一直到张策被任命为洛县知县前,洛县一直是典史邹玉明在掌管。
往后的五年间,经历鞑靼人大大小小的劫掠近十次,一看到烽烟典史邹玉明就组织人分散进入民堡,或者躲入洪涛山中。因为没有主官,巡按御史和大同府也就默认了这种行为,不追究典史带领民众弃城躲避的罪责。
而鞑靼人只要入关,就肯定会来此转上一圈。爬进城中到处翻找,找不到东西要么放把火烧些房子,要么歇一晚就走。就这样,洛县的房子大多都改成了土墙,许多建筑也不好好修复了,住在县城里的人也越来越少,眼见着一点点破败下来,只有城墙还像点样子。
从原主记忆当中了解到这些情况,又听张末说老有人在外面窥视住所,张策便知道那是厂卫安排来监视自己的,防止自己逃跑。所以醒来后他就面临着两个难题。
一个是任命不能推掉,否则卫公公手下的鹰犬们很可能会直接把他弄进监牢里,也不用想在半路跑掉,厂卫肯定会派人一路跟着他到任为止,到任后再跑就属于弃城逃跑了;二是到任后,他身为主官是不能像之前的典史那样,面对来犯的鞑靼人直接躲出去的。
主官弃城逃跑,肯定会被下令缉拿,抓住就是死罪,上一任知县就是很好的例子。但守城似乎也不太靠谱,前几任知县肯定也不全是傻子,但为什么都募不到乡勇守城?要知道如今这年景,只要有钱有粮,多少人都能拉出来。还有一个非常可疑的点,就是那个逃跑的知县,最后到底是被什么事情吓得临阵脱逃的,他到任后会不会也遇到同样的事情,这些都不得而知。
张策思来想去,只觉得头大如斗,各种信息交错考量,总也想不出个好的办法来,似乎无论如何都是死路一条。
直到昨天晚上,他突然醒悟过来,光在这里空想,是想不出什么解决办法的,目前唯一的活路就是先到洛县上任,走出这一步再说,好过在这北京城里逃避现实,说不定哪天就被失去耐心的厂卫抓去,给他安上些莫须有的罪名。
因此,今早才带上徐介和张末二人来逛这城隍庙市,准备在这里找些农作物种子。玉米和马铃薯应该已经传入中土,作为全国最大的两个商品贸易城市之一的北京,要找到这些种植要求低产量却高的农作物种子应该不难。
哪知他问路的时候只问哪里有大的市场,没问清这个大市场里主要卖些什么产品,被问的人看到他穿着中进士后发下的官服,以为他要看热闹,便告诉他今日正好是城隍庙市的集,赶集的人很多,热闹非凡。
张策以为现在赶集的集市跟后世城镇赶集的集市应该差不了多少,在庙市逛了一个早上,才发现闹了乌龙。
此刻他跟徐介和张末二人坐在雇来的马车上。从城隍庙去城南的崇文门有近二十里地,再让他走过去感觉有些吃不消,干脆早早吃过午饭后就雇了辆马车代步。
一个多时辰过去,马车出了崇文门,过了桥,两边的商铺就映入眼帘。
张策让车夫带路,车夫一路走到崇文门大道的中段才停下,告诉张策这是外城粮食品种最全的一家。
张策抬头一看,大大的牌匾上写“忠义粮行”四个烫金大字,倒是挺豪气。叮嘱车夫在这里等着,便进了门。
刚进到门口,就有一个伙计迎了上来,把他请入堂中,一边引路一边询问张策的需求。
张策把那些农作物的后世名称说出来,又描述了下外观形状,没多大会,这伙计便弄明白了大概,把张策带到一处偏室,偏室上放着十来个竹篮子,内里装着各种果实。张策一眼就看到了玉米和马铃薯,还有红薯和花生,最边上有一个篮子里面装着的,居然是瓜子。
(注:明朝大同四州七县中并没有洛县这个县城,纯属笔者杜撰。)
另:新书需要各种养分,请各位看官老爷帮忙收藏和推荐,老古拜谢!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