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大同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分巡道衙门一直没有回信,张策也不在意,毕竟在大同待着的这几天什么都不用想,啥都不用担心,如同游玩一样,还是挺惬意的。但当他看到厂卫们那不耐烦的神色后,正准备着是不是再上门去问一问时,就有人传话让他去分巡道衙门。

  张策进了衙门,一路带往议事厅,这才从领路之人口中得知要见他的并不是按察司的人,而是山西巡按御史陈钰。

  进到议事厅,只见一个面色威严的中年男子坐在正中,颌下长须有近半尺,张策虽然好奇这位御史因何见他,但这会也容不得他多想,连忙上前,长揖躬身拜道:“下官张策,拜见按台。”

  其实巡按御史也才正七品,跟张策这个正七品的知县在职级上是相同的。但作为科道官,又是代天子巡视的巡察御史,监察的范围极广,跟督抚都能平起平坐,布政使在他们面前,也要矮半分,权力非常大。

  陈钰抬手示意让张策坐下,张策在下首处坐了半个屁股,只听陈钰道:“你的情况我知道一些,只不知你本人是怎么想的。”

  张策感叹御史消息灵通,知道他问的是身为楚党为什么不倚靠阉党做事,反而把自己推到阉党的对立面。

  张策只略一思索便答道:“今天下灾祸不断,蝗洪旱灾接续,辽东战事未靖,鞑靼人又经年袭扰边境,山东白莲、西南土司又俱不安分,最苦者,民也。下官不过是不愿卷入党争,只想为朝廷,为百姓做些实事罢了。”

  张策想了想,前身虽是个糊涂蛋,但酒后失言抨击卫公公败坏朝纲的话,肯定是在此之前心里就有这样的想法,应该不会与自己刚刚的回答相悖。

  陈钰对他的回答不置可否,只是目光微凝,道:“你可知洛县如今情形?”

  “以往情形略知一二,如今不甚明了。”

  “如今与五年前倒无多大改变。邹玉明尽心尽责,却无力挽狂澜之能,前巡抚陈志余不忍百姓被鞑靼人荼毒,上书朝廷暂由邹玉明署县事,至边境乱平,再行诠选主官。如今既已任你为知县,你可有保境安民之法?”

  张策这才明白陈钰为什么要见他,洛县本来没有主官,典史邹玉明可以随时带着百姓躲避鞑靼人。如今他来上任,那就不能跑了,即便百姓可以跑,他手下的典史和衙役们在名义上都需要跟着他这主官死守县城,如果最后城被攻破,不管最终跟着他一起死于守城的人有多少,都不是他愿意看到的。

  张策其实还没有想到什么好的办法,洛县的具体情况都还没搞清楚,哪里谈得上应对之法。但现在必须要先宽了这位巡按的心,才能想其他,便道:“下官听闻海外有几种粮食作物,可以在地力欠缺之地种植,亩产可达三五石甚至更多。出京前下官在一间粮铺购了几石做种。如今民户所困者,不过衣与食而已。如能让百姓吃饱,下官有信心招募乡勇,练为精壮,进取或力有不逮,守成定然无虞。”

  这就是张策在胡吹大气画大饼了,先不说粮食要普及需要时间,就算能让百姓吃饱,在别人眼中,他也只不过是一个去年还仅为秀才的书生,有没有治政能力先不说,说自己能练出精壮谁会相信。张策也知道陈钰不会相信他的话,但他至少要表明个态度。

  果然,陈钰并没有就他的表态说什么,而是道:“洪涛山中有条古道,为洛县与山阴县之交通。近年陕西与山西饥民流窜,军户也多有逃逸,不少托庇于洪涛山中。我会写书给按察司,拟于道口设一巡检司并附洛县节制,专职缉捕盗匪与逃亡军户。洛县未设县丞与主薄,你需让典史多往巡查。”

  张策听了先是一楞,慢慢回过味来,似乎明白这个巡按御史的意思了。他生怕自己把邹玉明给拖在县城里,白白送死,设个巡检司在山里多让典史去巡查,意思不就是:如果鞑靼人入关,你就提前把典史从县城里支出去巡查,等鞑靼人走了,或者等城破了,你被鞑靼人杀了,他再回来继续工作或收拾收尾吗。

  这话确实有些伤人,张策心中隐隐有些怒火升腾,但表面却一副恭谨受教的样子。

  (心里却大声吼道:新书需要养分,请各们看官老爷收藏推荐帮忙降火。)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