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墩堡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陈钰也不管张策心里是什么感受,见他态度还算端正,顿了一下又道:“自辽东为建奴所陷,昨岁又占我辽西之地,对我大明百姓多行屠戮,近日或将再起战端。辽东为京师北屏障,不容有失;山西亦为京师右膀,不可轻弃。昨日我与大同总镇祁默志、山西巡抚刘范臣共同商议后决定,为应对鞑靼人入关劫掠,大同府各州县属地,如有必要,可自行招募乡勇练为民团,员额上报,检定无误后可从夏秋钞粮中留存定额入县库。”

  张策不知道原来山西巡抚目前也在大同,但他现在关心的却是陈钰刚刚说的话。按照陈钰的说辞,为了应对鞑靼人劫掠城池,大同府会从留存的钱粮中补贴一些给有需要的州县地方招募乡勇,其实这个州县地方就目前而言应该专指洛县。他不知道洛县为何如此受这几个大佬看中,也不知道洛县典史邹玉明在这些大佬心中有多重份量,但这些大佬既然开了这个口,那身为主官的他就能享受到一些钱粮资助,对需要练兵守城的他而言可以轻松不少了。

  陈钰不想知道张策有什么想法,或对他有什么看法,把该说的说完并告诉他巡抚已于昨日离开大同,就举起了茶杯把张策赶了出来。

  出了衙门后,张策原本沉重的心情稍稍舒缓了几分。一个典史在不在城里,对需要死守城池的他来说,影响并不大。但如果上级领导允许他动用留存中的一部分钱粮用来办民团练乡勇的话,那帮助还是挺大的。他原本担心可能招募不到乡勇,或者他这点财力招募不到几个乡勇。现在可以动用一些留存税银,虽然需要通过上官派来的人查验人员数量,但可操作空间大了很多。

  能在大同见着巡按御史陈钰是张策之前没有预料到的,他写拜贴前就做好了一个上官都见不到的准备。虽然陈钰在意的是洛县和典史邹玉明,对他张策并不在意,但也算是在陈钰这里得了些对他有不小帮助的实际好处。不过,这样一来也断掉了他最后一丝丝中途跑路的可能,见到了巡按御史就等于承认你正式上任了,除非你死了,不然就算是半路失踪,也会先通报缉拿再另行查办,最后定个弃逃的罪责。

  反正也跑不了,张策也就不理会这个了,谁让身后跟着四条尾巴呢。一想到尾巴,张策就巴巴赶回住处,指挥着徐介张末二人来了个“手忙脚乱大收拾”。当然,其实也没什么可收拾的,原本也没弄乱,就是装装样子,让外面的尾巴知道他们准备出发了。

  第二天出了大同城,一路沿着驿道往西走。

  山西地处高原,在非河谷盆地的区域如今虽然不似漠北那般荒凉,但这一路上的黄土荒原地貌也确实处处刻满了沧桑。道旁的高坡处不时能看到一两处未被锄尽的树根,又表明林木曾经扎根过这里。这是一片环境遭到人为破坏,正渐渐沙化的土地。

  一路过了高山城,驿道仍然依着十里河的走向铺设,再有半日光景就能到达大同左卫。

  时近五月,天气尚凉,但这一路走得急了些,张策出了些汗,正拿出汗巾擦拭。

  张末看了眼天色,已经近午时,便询问道:“少爷,前面有座墩堡,要不要进去歇一阵,吃些干粮再赶路?”

  张策道:“那就歇一阵,按路程算,今日天黑前怎么也能到左卫城了。”

  这处墩堡不大,不过十余丈方圆,建在一个土坡上面,土坡四周有挖凿痕迹,基座有近两丈,只从侧面开了一条小路通往墩堡。

  三人牵驴缓缓靠近,墩堡顶部倚着一个兵丁,远远便已看到他们往墩堡过来,但却没有出声询问。这一路上张策他们早已习惯这般情形,因为担心遇到不必要的麻烦,张策自始至终都穿着他的七品青色官服,兵丁看到穿文官官服的都不怎么开口询问。

  上到墩堡,张末和徐介二人在屋外栓驴,又需合力把驴身上的筐子抬下来,再喂些草料豆饼给它们吃。张策则先走进堡中,只见内侧的墙边垒了一排土床,床上躺着两个和衣而睡的兵,另有两个兵在炕边忙活。

  看到有人进来,一个戴着油腻瓦楞帽穿着破旧战袄的老兵迎了过来,这老兵看外貌有四五十岁年纪,脸上粗糙黝黑,爬了不少褶皱。

  待看到张策身上的官服,过来行过礼后,走到床边伸脚就把睡着的两个兵踢醒,只用脑袋示意让他们滚到边上去。见士兵蠕缩着爬到角落,才伸出手让张策坐床上。

  张策谢过老兵,在床沿坐下。这床一直延伸到另一面墙,拐角住斜按路程算,今日天黑前怎么也能到左卫城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