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户房第3/3段
张策道:“那常平仓与预备仓中的钱粮,想必也确实是鞑靼人抢走的咯?”
户房管事顿了一顿,道:“这……这确实是被鞑靼人抢走了。”
张策道:“如今县中存留银两七百有奇,存留米粮五百二十石,这些数字府上可都知道?”
房管管事道:“陈巡按年初来时,已经看过县中钱粮库目,让邹典史上过公文给大同府,大同府批过笔了。”
张策松了口气,不需要他来背锅就好,至于他邹典史是不是硕鼠也管不了啦,只要以后别在他任上乱伸手就行。
张策道:“源湖盐场的二十五户灶户,共有几丁,往年能煮多少盐出来?”
户房管事道:“共有成丁四十五,每年煎盐一千二百引至一千五百引之间。”
张策道:“大引还是小引?”
户房管事道:“小引。”
“引”是盐的重量单位,有大引和小引之分,每一大引四百斤,小引两百斤。
明朝的盐法分三个大的阶段,一个是官给工本阶段,一个是商给工本阶段,最后就是现在施行的纲盐法。
纲盐法后官府不再向灶户收盐,而是直接折成银子,相当于直接收一轮税。
盐商需要申请某地某府某县的发卖资格,官员验明资质后就发给盐引,规定该地只有这个盐商可以卖盐。
盐商拿钱跟灶户买盐,运往盐引发卖地发卖,官府收税并让盐商按盐引售卖食盐,有引才能卖,引尽则退出。
等于把两头都控制住了。
张策道:“为何今年没有盐课收入?”
户房管事道:“因灶户觉得盐商出价过低,不肯发卖。”
张策道:“哦,还有这等事。盐商出价多少?”
户房管事道:“每引一两五分银子。”
张策道:“灶户需缴盐课多少?”
户房管事道:“每引七钱五分。”
张策哦了一声,道:“每引差价三钱,一年下来每人最少也能进八两银子,虽不富裕但要糊口应该总不成问题吧。往年也是这样吗?”
户房管事道:“往年大差不差,灶户大抵也是拿一引三四钱银子的差额。但去年有几个小盐商都弃了此业,来收盐的是太原府过来的大盐商,说山西地界都这行情,不肯再多出银子。此前灶户迫于盐课发卖了两回,但今年开始却是怎么也不肯再卖了。”
张策道:“此前邹典史都是如何处置的?”
户房管事道:“典史说,这些灶丁都是贱命,好好的有盐商老爷来给他们包销,却不肯卖,合该饿死。”
张策微微皱眉,这不太合乎情理,想来其中还有猫腻,但这户房管事不肯说,自己也只能先放一边。
该问的都问得差不多了,张策便挥退了户房管事,又叫来门子去把阚致远找来,而后一边思考着刚刚的对话内容,一边在堂中踱步。
(忽地,张策从怀中拿出一包盐,道:我喂自己袋盐,你们给我收藏和推荐,就这么说定了。)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