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操练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什么是标下之兵,标是旌旗,标下之兵就是大将直接统辖的兵,这里的大将,除了指总兵官外,还包括总督和巡抚,可以狭义地理解为督抚总兵的亲兵队。

  样板兵就很容易理解了,就是字面上的意思。

  明朝的军制分为两类,一类是卫所军制,一类是营兵军制。

  十个小旗组成一个一百一十二人的百户所,十个百户所组成一个千户所,五个千户所组成一个五千六百人的卫。卫由指挥使指挥,指挥使及以下官兵身份全部世袭,其上有都指挥使这样的流官(不世袭的官称为流官),再上有五军都督府的都督,这属于卫所军制。

  后来因为战事需要,或从卫所旗军当中,或从社会上招募兵源,组建一支区别于卫所军的具有特定使命的军队,便是营兵制的开始。

  营兵的军官一般有队正、哨官\旗官、百总、把总、千总、守备和都司等,这些是营兵的基层军官。

  统领这些营兵的不是基层军官,而是将领。

  这些将领包括佐击将军、游击将军、参将、副将\副总兵和总兵,佐击将军和游击将军地位在参将之下,但他们之间不是或不一定是统属关系,副总兵和总兵也一样。

  营兵一般分为标兵(标下之兵)、营兵、守城兵、瞭侦兵、通事和家丁。

  严格来讲,张策招募的这批乡勇,属于营兵制的守城兵。

  依照常规,守城兵的战斗力先不说跟标兵没法比,跟营兵这种移动作战的部队也没法比,就是跟夜不收比也是比不过的。

  对守城兵的要求相对要简单一些,就是站在高墙上对一切想要爬上墙的敌人,进行不择手段的打击。

  所以张策对他们的第一个要求就是遵守纪律,每个人都要养成各司其职的习惯,只要按部就班地执行守城基础操作,不引起混乱,那以一当十还是可以做到的。

  至于对这些乡勇的第二个要求,也就是要有勇气的要求,源自于张策前世脑海中的记忆。

  记忆中,明朝末期总打败仗的明朝军队并不是因为他的敌人有多强大,他的敌人可能只是一支正规军,而明朝军队的战斗力不一定达不到正规军的水准。

  有时候想想确实觉得挺可笑的,两支军队开战,比的不是谁更精锐,而是比谁没有烂到基础水准以下。

  不管是因为克扣粮饷还是真的没有粮饷,当一个国家的军队已经堕落到需要相互比烂的程度时,这个国家不管最后苟延残喘了多少年,他的最终命运都早已注定。

  所以张策对这些新招募来的乡勇的第二个要求是勇气,让他们不会因为一见到鞑靼人就手抖脚软。

  他们只需要站在城墙上砸石块、丢滚木,泼金汁,看到有梯子就用叉子叉下去,看到有人快登上城墙了就用长矛捅下去,然后在面对箭矢和火铳时不产生畏惧心理。

  总结下来,张策需要进行三个方面的训练,一个是纪律训练,一个是勇气训练,一个是专业训练。前两个已经解释过了,那么第三个专业训练又是什么?

  这批乡勇既然是守城兵,专业当然就是守城,专业训练也就是按照守城的模式设计出来的,跟守城动作有关的专项体能训练。

  现在张策要进行的是第一项,纪律训练。

  纪律训练最简单的当然是后世军队的队列训练法。

  张策让张末找来一条小竹鞭,让标兵队和六个旗官站成一排,在这排人前面走过来走过去,先从伸左手、伸右手开始练起,伸错手就一鞭子打下去。

  然后是伸左脚、伸右脚,错了又是一鞭子。别看这个好像很简单,但没见过这种模式的人,尤其是没读过书不识字的,脑子都会笨一点,光是把这个训练到不出错的程度都可能需要好几天时间。

  还好这十几号人里没有笨到那种程度的人,大概只花了一刻钟,就把伸手伸脚这个后世连小孩都会的技能学会了。

  接下来训练向左看齐、向右看齐,再到向左转、向右转和向后转。这两项稍难,足足花了将近半个时辰才让这十六个人全部形成条件反射。

  倒不是说这十六个人全部都很笨,需要花半个时辰左右才能学会这两个项目,而是这里面确实有三个人比较笨,把其他人都拖累了。

  但张策为了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也没打算让学会的到一边休息,而是一直跟着练。

  (其中一个笨蛋标兵嘟嘟喃喃道:没收藏和推荐而已,至于动鞭子吗?)

  (注:笔者生活中是用力量举的训练方式来锻炼身体,练得马马虎虎,因为比较喜欢钻研,倒还懂一点点理论,文中如有不周到的地方望大佬指正,只求拍砖的时候温柔些,拜谢!)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