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体能第2/2段
下午不再是队列训练了,队列训练只是张策用来锻炼营兵们对指令的本能反应,让他们学会如何遵守制定好的规矩,如何完成既定的战术动作,保持纪律性,而不能锻炼到营兵的专业技能。
要训练士兵的专业技能,每个时期,每个兵种都不相同,甚至同一兵种不同的人对训练的理解也不相同。
能无惧地站在城墙上应对敌人的攻城,能有序而有条不紊地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工作,属于心理建设和身体本能反应,并不是专业技能。
一个守城营兵的专业技能,主要是把东西搬起来砸下去,把梯子和人推开,甚至还有可能要把弓拉开,把箭射出去。
这些动作基本上涵盖了全身的大部分肌肉群,但细分下来,主要是要锻炼把重物搬起来的能力,把重物砸出去的能力,和把弓拉开的能力。
所有运动能力的基础都是力量,力量越大运动表现也往往越好,虽然不是绝对的标准,但十之八九的运动模式都是符合这一准则的。
张策给守城营兵定义的动作模式里,除了对力量有一定要求外,还对耐力有一定的要求。力量很好理解,有力量就能把重物搬起来,耐力也很好理解,耐力好就能搬起来更多重物然后砸出去。
单纯的力量和单纯的耐力,在训练上是有一定冲突的。
当然,以一力降十会的法则,绝对的力量更容易获取绝对的耐力。
只是极限力量不仅仅训练起来难,维护起来也难,并不是最佳的选择。
所以张策的训练方式只能是把这两项训练结合起来,按照现代训练体系来讲,应该可以归类于专项体能训练。
体能其实是个很宽泛的词,它是种能力,而不是某种表象。
例如,把滚石搬起来砸向城墙外的敌人,这就是体能。
而把滚石搬起来需要的力量,多次搬起滚石需要的力量和耐力,搬起滚石后砸出去所需要的柔韧性与协调性等等这些表现,都是体能的表现形式,而不是体能本身。
这些定义的词汇说起来太过枯燥,简单来说,体能训练就是锻炼某种运动能力的训练。
张策给守城营兵制定的体能训练,就是为了锻炼他们搬起石头砸别人脚的能力,锻炼他们用叉子把云梯或者人扠下去的能力,锻炼他们把弓拉开的能力。
演武场的角落位置,张策正指挥着六个旗官和“标兵队”队员们组装好支架,并把阚致远早前采买回来的训练器材一一摆放好。
今天的训练动作有五个,主要动作只有两三个。
第一个动作是用杠铃来做深蹲,今天只教他们动作标准并测试他们的极限重量,不做组数训练;
第二个动作是用杠铃做卧推,同样只教动作标准并测试极限重量,不做组数训练;
第三个是引体向上;
额外的两个辅助动作只教了动作标准。
别看只有五个动作,还因为训练器材以五百人标准配备,足够十几个人使用,但就这五个动作,从教会他们动作标准到呼吸方式再到全部完成测试,就用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
这十六个人加上张策,极限重量都相差不大,深蹲成绩都在九十斤到一百三十斤之间,卧推成绩在六十斤到一百斤之间。
这其中成绩最好的是那三个身上光圈快变成淡蓝色的旗官,最差的是张策,连落魄到需要自己去种地,还被逼来当兵的邝元茂都比张策强,果然还是劳动人民的基础好。
结束了今天的训练,晚饭张策仍然是在营房里吃的,如果不是因为在人多的地方不方便对彩色线条进行实验的话,他今晚肯定会住在营房里。
但彩色线条对他来说很神奇,他非常迫切地想要去探究它们的秘密,所以只能先放弃一下收买人心的举动。
夜幕降临,没有电灯的古代不同于现代都市,在没有别的照明设备干扰视线的情况下,即便是在县城的中心位置,也能非常清晰地感受到满天星辰反射过来的光芒。
在这朦胧的夜色里,那些彩色线条更明显了,大多盘旋在林木的树冠上,也有些围着高大的建筑打转,更有些游离在空气当中,有如天上的流星飘荡在夜幕之中。
(另:新书需要各种养分,请各位看官老爷帮忙收藏和推荐,老古拜谢!流星:下次一定。)
(注一:商品价格主要参考《明史*食货志》和《万历会计录》里记载的万历晚期的物价,稍做润色。注二:一两银子能换多少铜钱,每个时期都不大相同,明朝前期一两银子大致等于一千铜钱,后期外来银子涌入,总量增加,与铜钱的兑换比例也逐年减少,有一两银子换八九百钱的,有换七八百钱的,最低甚至换五六百钱的。通俗小说不追求那么严谨的时代考证,皆按一两银子兑换一千钱来计算,望列位看官周知。)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