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烽火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如果没有船,他大概率是不会带这么多银子出门的。

  从北京到大同,路途不过是咸宁到北京的一半,但他却要买驴来驮行李。

  虽然买驴主要是为了驮粮食种子,但即便当时没有带粮食种子,他也要买一头驴来“挑担”的。

  回归正题。

  张策听了崔庆昌的劝说,沉思良久,最后还是决定听崔庆昌的,暂时放弃把老底抽空的打算。

  崔庆昌名义上虽然只是刑名师爷,但在衙门里浸淫多年,对基层治理有一定的心得,对一些弯弯绕绕也门清。

  他既站在张策角度为其考虑,说这么做更有利他张策,那多半便是如此。

  听进了崔庆昌的劝说,张策也顿时便感觉心中的紧迫感少了几分,压住心间的石头也轻了几分。

  他对着崔庆昌长身一拜,表示受教,并由衷表示感谢。

  张策把常克轻找来,跟他说一时半会无法筹建商号了,至少要等四五个月以后,等把烟叶收上来卖掉,才有余钱去办商号。

  常克轻很失望,便准备告辞回乡。

  张策却叫住了他,道:“常兄,你如回乡后有何打算。”

  常克轻与阚致远年纪相仿,今年三十有五了,此时一脸落寞,道:“此次回乡,仍要托人去寻个东家,但若寻不着人出这本钱,在下也只能继续跟着族中的字号行商。”

  张策道:“我有个提议,常兄或可考虑一下。我们虽然暂时无法筹建商号,但这商号却是迟早都要设立的。如果常兄肯屈就,不若暂且在我这里听个差遣,有事则托常兄去办,无事则安心在县里住下。

  “但无论当月有没有事情劳烦常兄,常兄吃住都和我们一起,我每月再备上二两银子的茶钱,让常兄生活有个找补,你看如何?

  “当然,如果常兄仍要回乡,我也尊重常兄的选择,奉上路费恭送常兄。”

  一个月二两银子,这收入算不算高?一个在城里走街窜巷的小货商,大概就是一个月赚二两银子的水平。

  但比之走堂的小二,跑商的伙计,却是高上不少了。

  而且张策包了吃住,又能省下一笔不小的开支。

  张策也确实不愿意把人放走,要知道,在交通不便的古代社会,在适当的时候找到适合的人给自己办事,有时候都算是种奢侈。

  相比于临时再去花时间找人,花点银子先把人养着,倒更经济一些。

  好在,常克轻考虑过后,答应暂时留在洛县,张策让人寻个民房,安排他住下。

  ……

  又过了几天,洛县本地的营兵们都纷纷告假,准备回家帮忙收麦子。

  张策对这些人千叮咛万嘱咐,让他们一定要留意各处的烽火。

  烽火一起,都要火速回县城,但如果遇到紧急事态,可以先躲进民堡之中,别为了些麦子把命丢了。

  本地的营兵都出城后,张策在房中发了好大一通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