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骤雨第2/3段
洛县,每个城门的城头上,除了几个分散得很开,手里都拿着铜锣的值勤营兵外,再没其他人影。
值勤营兵的注意力,除了放在自己职责范围内的那个道路尽头,还时不时地望向后山。
后山,灵气水井。
张策、师爷和旗官等人,盘坐在水井边沿,其余营兵也挤在平台上,挤不下的就顺着坡,找平坦的地方坐着。
昨天晚上,邹玉明没有回洛县县城。
这是张策第一次提前确定了邹玉明的动向。
张策昨晚还和崔庆昌谈一了番话,谈论的焦点是,如果邹玉明回城的话,他们走还是留。
张策的意见是为了小命着想,还是走为上策。
前几天的软禁事件,已经让他产生心理阴影了,命运被操控在别人手中的滋味很不好受,而且,他不希望自己的小命完全依赖于别人的仁慈,或寄希望在邹玉明暂时的权宜之计上。
崔庆昌的意见则是,如果真弃城了,以后就要一辈子活在朝廷的缉捕之中,再也无法恢复士人身份不说,连良民身份也再不可及。
在讲究名份出身的古代社会,如果没有干净的身份,不仅寸步难行,在别人面前,也很难抬起头来。
虽然张策认为,这个世道可能要变天了,以后还会不会有人追求“学而优则仕”的理念,还真不好说。
但终究没有把握确定,变天后,这个朝廷会不会变,如果不变,那他确实仍将需要这一身份。
崔庆昌又分析说,以邹玉明此前的行事作风来看,如果没有鞑靼人围困洛县这一出,邹玉明大概率不会出手对付他们。
最后,真正说服张策的,是崔庆昌说:“明府如若确实担心邹玉明会对你不利,一定要离开洛县躲避,最佳时机应当是在鞑靼人退出大同后,再挂印出走。如此,明府便只是辞官归隐而已,却是不会有弃城失地之责了。”
这话直把张策说得狂用拳头去砸手心,懊悔不已,大呼道:“我怎么早没想到这一点呢。总想着,要么在赴任途中逃跑,要么募兵把洛县守住,却忘了还有辞官这一茬。当真是榆木脑袋。”
既然想通了这一关节,张策也不再张罗着立即跑路的事宜了。
但为了自己的安全着想,他还是决定,只要邹玉明在洛县,无论去哪,他都得带上他的营兵一起行动。
所以,今天早上来后山前,他便决定要把四百号营兵全部带上。
而且,他还把【***诀】这一邹玉明吸纳灵气之法,教给了所有的营兵。
前几天被软禁,邹玉明想把他搓圆就搓圆,想搓扁就搓扁,他根本没有反抗的余地。
泥人还有三分性呢,更何况人。
张策觉得即便自己要辞官归隐,也不能让邹玉明一人专享灵气水井的好处,做点事情出来恶心下他,还是很有必要的。
这吸纳灵气之法,在目前而言,应该还是很珍贵的。
既然要传出去,自己招募来的营兵,经过一个月的相处,不说有多深感情,至少香火情是存在的。
自己要辞官,这好处便传给他们好了。
而且,当初没做辞官准备之前,也是打算依靠手底下营兵来抗衡邹玉明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