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一季第2/2段
至于第三个途径,总督府已经从威远卫这边和洛县建立起了采购渠道,不太可能再经第三方来采购,而陈钰那边,据张策推测没有被太原府切断粮食供给,所以可能性也不太大。
因此这个马商与蒙古人和女真人交易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可惜了,没有那么多粮食,不然出售给蒙古人和女真人获利会更丰。”张策无奈想道。
把粮食出售给总督府获得的隐性利益,远远大于出售给其他人获得的银钱利益。
没有更多粮食,对外出售的物品目前而言就只剩下烟叶和铁锅了。
考量结束,张策回到书案后,提笔在清单中的粮食一项上划了一条横线,只留下烟叶和铁锅。
……
时间过得很快,一晃眼就到了十月,上月的粮食作物又获得一个大丰收。
首先是烟叶。
烟叶的亩产虽然没有大的提升,但因为环境中的灵气浓度增加了,还是往二次改良后的烟叶种子的极限产量迈了一小步,达到了八百斤的干烟叶亩产,算是小的惊喜。
五千亩地共采收了四百万斤干烟叶。
其次是稻子,经过二次改良,一万亩地共收获了五万二千五百石稻子,亩产达到了五石二斗五升,六百三十斤。
不过这是带壳的稻子,除了留种不需要脱壳外,自己吃和出售都要计算谷壳的重量,换算成米得去掉三成谷壳。
接着是玉米,经过二次改良,五千亩玉米共收获三万一千二百余石,亩产达到了六石二斗五升,七百五十斤。
最后就是三百亩花生,共收获三千石,亩产达到十石,一千二百斤,不过这是未晒干的带壳湿花生,按照去年的数据计算,晒干后剥出来的花生仁能有一千八百多石,二十多万斤,如果这些花生用来榨油,至少可以榨八万多斤,够全营吃半年了。
但下一季张策打算再种一千亩,然后就得试着去找找有没有商人需要买花生回去榨油了。
十月的主要任务还是种植,稻种一千二百五十石,种植一万亩;早在一月时就准备好的二次改良过的麦种一千二百五十石,种植一万亩;玉米和花生各二百五十石,分别种植五千亩和一千亩;烟叶种植五千亩。
除了这些以后,还种植了一千亩的大豆,每亩需要六斤豆种,共计五十石豆种,按市价购买回来。
自此,洛县三万二千亩官田全部收回县衙,原本租种的农户全部变成了种植工,除烟叶每亩一季五钱银子外,其他粮食作物每亩一季四钱银子,每年种三季。
种植户一年至少可以拿到手十八两银子,这点银子虽谈不上能让他们过得多富足,但在被免除了杂役以后,已经可以让他们过上非常不错的生活了。
安排好种植任务后,张策便不再管这些事情,全部交由吏员和衙役去监督和管理。
他更关心这一季的收入和支出账目。
太原府那个主做海外贸易的商号来洛县收走了二百万斤烟叶,支付了两万两银子;大同府的马商和张家口的商号,每个买走了一百万斤烟叶,单价都是一分五厘银子,共支付了三万两银子。
仅烟叶一项,洛县便收入了五万两银子。
支出方面,支付五千亩烟叶的工钱两千五百两,一万五千多亩粮食作物的工钱六千一百多两,共八千多两。
这三个月以来,洛县共迁来了一百多户工匠,以铁匠为主,大多在匠器局里做工,也有少数几个在城中开起了铁匠铺。
这些工匠与家属,和依附在这些工匠身上讨生活的学徒和苦力工等,加起来有六七百人,算是为洛县的人口增长添了不少瓦。
这些工匠到来以后,来县城里做小生意,卖小吃和小物件的摊贩和游商也多了起来,这些小摊小贩进城不需要缴税,售卖这些小物件也不收商税,全部由着他们自由贩卖,只是对他们摆摊地点做了统一规划。
洛县目前的商税只针对商铺,而且定的税额很低,三十税一,只此一项别无其他杂税杂费,只不过小商小贩是来了不少,来开店铺的却没有几个。
比较大的商号,都是些来谈烟叶、铁器和粮食生意的。
烟叶就那三个商号有兴趣,铁器和粮食倒是有不少商号有兴趣,只是这个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太好谈,目前还有好几家商号的管事在城里。
张策虽然没有出面,全部交由阚致远去处理,但他却一直关注着商谈的结果。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