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半年(一)第1/2段
阚致远步入主事厅时,张策正与崔庆昌品茗闲谈。
“明府、崔先生好兴致呀,我这苦命人可得好生讨杯茶来喝喝。”阚致远抱怨完,一屁股坐到一张太师椅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张策见他有心情说笑,虽然一脸愁苦抱怨神情,但想来与几个商号谈得不错,并也顺着他,提了个茶壶给他把茶倒上,笑道:“阚先生辛苦了!这些事情也就先生能应付,我和崔先生只能在旁边干看着,也帮不上什么忙。”
这当然只是客套和恭维话,真要张策和崔庆昌去商谈,那也是没问题,只是三人都默契地做了分工,分工不同,那就得各司其职了,钱粮方面的事情,都由阚致远来负责。
阚致远谢过了张策的茶,拿起茶杯抿了一口,也不等他发问,就开口道:“几个商号对分给他们的粮食数量都不太满意,希望可以多要一点。”
张策道:“那没办法,大头给威远卫了。如果不是年底还能再收一季,只以两年用度来入库存储,我都觉得太少,至少三年才稳妥。”
张策和两位师爷合计过,洛县目前一年大概需要消耗一万二千石到一万四五千石左右的粮食,但为了防止意外情况发生,至少要按这个消耗量的两倍来做留存数额。
也就是说,有三万石左右是必须入库存放的,其余的才可以出售。
十月份库存的粮食,在扣除掉必须入库的三万石后,可以往外出售的还有四万七千多石,但威远卫已经提前预订并拉走了其中的三万石,只余下一万七千多石,这点数量对几个大商号来说,确实是少了点,要不是考虑到一年可以在洛县采购三次,这些商号或许连多谈几句的意愿都不会有。
“这几个商号其实早有心理准备,也就是想通过软磨硬泡多要些份额罢了。如今最终的结果还不是如最初通知他们的一样,他们也只能接受了,就是多浪费了点时间在这上面。
“洛县在地理位置上有天然的优势,这些商号都是在北边做粮食贸易的,不谈现下的局势如何,能不能从其他地方运输粮食进大同来,就算跟以前一样,时局不变,算上运输损耗以后,也不如在洛县购买到的七钱银子一石的粮食划算。”
张策点头同意,问道:“铁器呢,谈得怎么样?”
阚致远道:“这个只能按照我们的产量来定了,但有多少他们就要多少。”
虽然张策说的是铁器,但其实目前只有铁锅这一门生意,除此之外的铁制兵器,洛县自供都还不充足,暂时不可能对外出售。
而且自打岴山矿场被邹玉明偷袭了一次以后,铁矿出产的全部铁料便不再对外出售,而是由洛县的匠器局以市价收购,做为铁器制造的原料。
岴山矿场一共有八个年产六万斤的炼炉,一年出产四十八万斤铁,其中有八万斤是税收,余下四十万斤,则全由匠器局收购,每斤的价格是二分银子,也就是二十个铜板。
采购岴山矿场全部铁料,一年需要支付给矿场八千两银子,这点银子对于仓库里放着近十万两银子的洛县来说,不值一提。
“价格如何?”张策问道。
“目前只造了三种规格的铁锅,十斤、十五斤和二十斤的。以十斤的每口六钱银子为标准定价,他们都认可了这个价格。”阚致远道。
“铁锅的市价是多少?”
“各地的价格不太一样,十斤的铁锅也就八钱到一两银子上下,关外能卖到一两四五钱。”
“我们的利润呢?”
“去掉二钱的工钱,十斤的铁锅利润也就二钱银子一口。”
“已经不错了,至少可以帮着养活更多的匠人。”张策略有些惆怅,接着缓缓道:“人比银子重要,银子有时候太多了都不知道该怎么花出去才好。”
……
时间刚刚进入十一月,从六月份就开始出发,去绍兴接崔庆昌家人的那旗营兵,在时隔近半年之后,终于回到洛县,崔师爷的家人也安全护送到位。
崔庆昌的父母已经亡故多年,这次接来洛县的除了他的结发妻子外,还有两个儿子和女儿女婿,他没娶妾室,一女二子都是妻子崔杨氏所出。
女儿年纪最大,二十三岁,去年刚嫁人,夫婿是个独户,因此被一并接了过来。
大儿子崔仕寻十九岁,本已订了门亲,但未婚妻子早亡,便暂时耽搁了。
&em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