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初入京城第1/2段
蒋山寺去往京城中的道路只是一条土路,这距离说近不近,说远不远,但全程都要靠步行。可马萨两万多里的路也走过来了,所以这点距离对于他来说,应该也不算什么把?
下山的路上,马萨遇到了几个去蒋山寺的香客,他们一直盯着自己看,想想也难怪,现在没有了二十几个人的商队,马萨这么一个棕色卷发、浅色瞳孔、深邃眼眶、高耸鼻梁的长相,配上汉族的传统服饰,怎么看应该都有点不搭。所以每当有别人看自己的时候,马萨就立刻把头低下去,他不想吸引过多的注意。
单很长时间没有走这么长的路了,一路从蒋山下来走到京城,也把马萨累坏了,但是好歹也终于总到了,过了朝阳门,这就真正进到京城中了。
进了朝阳门后,一眼望过去就能看到大明的皇城,这才到门口,还没有进到皇城里面,但马萨就深深被皇城的规模所震撼到了,这城墙也太高了吧,这皇宫也太雄伟壮观了吧!
在蒋山寺的时候,寺庙里的和尚就有跟马萨说过关于明朝的历史,其实明朝建立至今的时间也并不长,也就几十年,这座皇宫也是兴建不久的,所以从外观看上去就非常富丽堂皇了。
明朝第一个皇帝朱元璋攻取南京后,征发军民工匠20多万人,填燕雀湖“改筑新城”。皇宫工程始于1366年,历时多年才建成,壮丽巍峨,正如现在马萨所见到的一样。
不过这可是皇上住的地方,一般人可是进不去的。但马萨千里迢迢从欧洲而来,理应说应该有机会见到明朝的皇帝,但现在的自己如此落魄,能找到失散的商队就不错了。
绕过了皇城,这就来到这座城市的市中心,和威尼斯一对比,这里显然充满了异域风情,一条青石的主路看上去就足够宽,路旁是林立的商店,整条街道也足够干净整洁。但是街道上并没有马萨想象中的那么热闹,虽然足够宽广了,但路上并没有几个人,有一些店铺甚至都关门了。
毕竟马萨并不知道此时正是人心惶惶的时刻,就连现在皇城里的皇帝都着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为什么呢?因为现在的明朝正在经历一场浩劫——靖难之役。现在是1402年,靖难之役的第四年,这也是之前寺庙里的和尚为什么不建议马萨下山的原因。
靖难之役是明朝皇帝与皇帝之间的战争,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后来皇太孙朱允炆也就是建文帝继位,建文帝与亲信大臣采取了一系列的削藩策略。这个过程中,明太祖的第四子燕王朱棣的护卫精兵调出塞外戍守,准备削除燕王朱棣,于是朱棣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靖难之役就这么来了。
建文四年正月,就是马萨才来蒋山寺的时候。此时燕军进入山东了,绕过守卫严密的济南,破了东阿、汶上、邹县,直至沛县、徐州,向南直进,而现在的燕军正在逐步向着京城逼近,如此紧张的时刻,京城中自然是没有以往那么热闹。
虽然马萨还不知道现在所发生的情况,但是他一个人也不敢多问,这次来到京城,马萨的首要目的就是希望能找到与自己走失的商队。
但是京城真的大啊,如何才能找到商队的下落呢?办法只有一个,就是去京城中可以落脚的客栈一个个询问。
这支从欧洲远道而来的商队阵势也是足够大,二十几个人和十几匹马拉着货,就算在宽广的市中心道路上行走也足够瞩目。并且因为私人贸易在明朝是被严格禁止的,因此这二十几个人中除了商人,还有来自东欧和中亚国家的大使,而他们说不定已经和明朝当时的皇帝见上面了。
按照马萨所知道的,这支商队在进入明朝的地界后,除了将货物卖给朝廷,交流东西方关系,在回程前也会采购需要的物品,因此商队应该会在京城内停留一段时日再出发。
走在有一些空荡荡的道路上,马萨不禁有一点紧张,因为一个人在异国他乡,还是没有足够的安全感。
也幸亏马萨会说一口流利的中文,虽然不同地方的中文方言听上去都不一样,但是京城中的方言马萨还是能完全听懂的。
一连问了好几家客栈,还算有线索,很多人都说十几天前见过这样的一支商队,往着城北去的。马萨也一路打听一路找了过去。终于,在靠近金川门的一家客栈马萨打听到了关于商队的详细信息。
这间客栈看上去规模挺大,而且装修还不错,一定有不少外国来的使者或者商人也在这里居住过,马萨大步跨进了客栈,一下就找到了掌柜。
“请问十几天前这里住过一支外国来的商队吗?”马萨开门见山问道。
“商队?是从小亚细亚过来的吗?”那掌柜反问道。
&e格禁止的,因此这二十几个人中除了商人,还有来自东欧和中亚国家的大使,而他们说不定已经和明朝当时的皇帝见上面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