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计日以待第3/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那我在明朝的使命也差不多完成了,也是时候回威尼斯了吧。”

  “行,我们都支持你的决定。”

  为此,马萨也开始准备起来了。

  郑和下西洋每次去的船员都要上万人以上,可这上万的水军是怎么召集起来的呢?这就要要说道明朝的征兵制度了,明朝实行的是明太祖朱元璋创立的军户卫所制度,设立军籍,设了军籍以后,可是世世代代都是当兵的。

  各省的都指挥使司又由中央的五军都督府划片管辖。都指挥使司下辖若干个卫,卫下辖一定数量的千户所和百户所。此法的实行,必须有一套能保障军队数目的户籍制度配合,来维持卫所制的运行。

  而明代的卫所制度,实乃吸取中国历史屯田经验,是一种寓兵于农,守屯结合的建军制度。明太祖就夸口说:“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所以说如果遇到了什么事就可以很快的征到兵。

  但想想这样的军籍制度也没有多好,整个大明王朝还是挺安稳的,战兵到后来很少,大多都耕田去了,这不就是等于是把保家卫国的重任都只放在一个社会群体上?而且这个群体的社会地位还不高,好像当兵也真的没什么好的,但马萨不一样,作为一个外国人却千里迢迢来到明王朝,他也是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努力,也好丰富自己游记的内容。

  可这想当水军要去哪里报名呀?一片茫然。

  这时马萨想到了唐竹卿,他可国子监里的人,都说国子监里的人不一般,这事也只能托他去问问了。

  果然,对于唐竹卿来说这的确是小问题,在国子监里凭借他的能力,可是广结良缘,还就真的认识一个兵部的人,好像还是一个官,虽然没有尚书那么厉害,可至少也是有品级的。说是一个普通百姓想要当水军,这玩意,多简单的事。于是乎唐竹卿就弄到了那个兵部的官写的一封信,只要拿着这封信自己去城北的军营报到就行了。

  马萨也很感激唐竹卿,看来这当官了后,好处还真是很多。不过在想想自己,马上就要是一名水军了,马萨还有些激动,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能当兵。从商人到厨师再到入军队,马萨在明朝的体验丰富多彩,这也意味这他离开明朝的日子,也开始倒计时了。

  把腌菜店全权托付给了唐叶箐来管,马萨只身一人来到了城北的军营中报到,其他的士兵人对他也很是好奇的很,竟然在军营中还有如此特殊的外国人。

  只不过军营中的人也没有过多的议论马萨,才放开了禁海令,马上就要实施如此大的计划了,多一个人是一个人,况且马萨看上去还这么健硕,相信他也是有一定实力的。

  领取了统一的部队服装后,马萨在军营里开始操练起来。这里的军营也不是全封闭的管理,而且每天也真的没有什么好操练的,说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在军营里呆闷了还可以回家歇歇,看来在这里当兵,也不是什么特别苦的事情。

  城北的军营很大,上万的士兵待在这里操练,但是马萨很快就和一个营队里的几个水军打成了一片,天天说说笑笑的都已经到了称兄道弟的地步了,闲暇时几人还会一起打打牌喝喝酒,军营里的生活比想象中要快活的多,但兵,还是要养的。

  不知不觉又到春夏交替之际了,这次是真的要走了,距离七月的起航已经没有多长时间了,看看自己这个所谓的家,好像的确没有什么值得留念的,开始执行自己来到中国的真正的目的,寻找格莱西!

  可马萨又仔细想了想,就这么说走就走多孤单?是该把和自己很熟的人都一起叫来,弄一个送别会什么的,毕竟之间这么一去就是两年多,唐竹卿已经提前透露过了。

  马萨说自己要去远航,酒楼老板娘听了也没有很吃惊,因为她知道马萨是能做出这种事的人,倒是小玉不一样,有些伤感,可却什么也不说。顺便还隔壁混的不错的邻居也都叫来,大家在一起也热闹一些。

  不过说是弄个送别会热闹一下,当大家围住在一起时,气氛却有点尴尬,人人面面相觑也不知道说什么,总之,大家都希望马萨一路顺风吧。

  终于,起航前的一天,马萨背着自己早早就已经收拾好的行囊回到了城北的军营中,而计日以待,就是为了这天。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