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大航海时代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为了初次完成这伟大的航海计划,人员的储备就非常重要,况且郑和每次出航下西洋的人数都保持在两万七千人以上,这么多的人,相当于一整座小城里的人全部都出动出,所以面对如此众多的人数,船队的编制就非常重要,而明朝的水军在这方面做的可以说非常出色。

  作为水军的一员,马萨也是花了好长时间才把船队的编制吃透。简单说,下西洋的船队编制主要可分成四个部门:

  指挥决策部门:这个部门很重要,指挥决策,是掌握船队航行、外交作战、贸易交流等重大行动决策和指挥的中枢机构。

  航海业务部门:这个部门主要做的事就是保证船在航行时的安全,停靠码头操舵指挥,升落风帆还有日常的保洁也包括在其中,另外还设了一个阴阳官,阴阳官的工作就是负责观测天气,船队行驶在茫茫的大海上,是否平安,看天气状况就很重要了。

  外事后勤部门:船队人员中有专门负责外事活动、礼宾工作的人,还有对外宣传的教谕,教管钱粮和后勤供应的户部郎中。当然,作为一支要拜访众多国家的船队,配备负责翻译的通事也是必不可少的,除了这些,船队还有专门的采购随从,还有负责防治疾病的医官。

  军事护航部门:航海的规模虽然大,但保不齐还有遇到一些不识相的海盗,军事护航部门就负责航海或停泊中的安全,防御敌人和海盗的侵袭也是下西洋途中十分必要的事情。

  真是佩服明朝人的智慧,船队可以编制的如此完整有序,分工是如此的明确。不过马萨没有任何的航海经验,还记得的也就只是曾经划着小船去湖上钓过鱼而已,但凭借着马萨壮健的体魄,马萨被分到了军事护航部门成为了一名勇士,这也算是身负重任了,但是和众多的船员比起来,马萨也渺小得很。

  两万七千两百多艘船,想想就知道那是怎样的壮观。

  中国在历史上就曾经是造船和航海事业相当发达的国家,也不止是中国,哪个国家的人都想去探索未知的知识,航海计划也不止是郑和和朱棣在行动着。从12世纪开始,欧洲人也开始制作用于航海的大型船只,技术也在不断的提高着。

  15世纪的时候在欧洲还有一本畅销书,这就是《马可波罗游记》,马可波罗是在元朝的时候来的中国,当然看到的东西和欧洲是大不一样,所以书中写的内容就是辉煌富裕的东方文明,人们对美好的事情总是很向往,也是因为如此,马萨被吸引来东方,也不仅仅只是为了寻找格莱西而已。

  以往的历史告诉我们,葡萄牙的航海家亨利的航海比郑和航海晚了15年,意大利的航海家哥伦布则比郑和晚了87年,所以能跟随郑和一起下西洋,马萨也非常荣幸了。

  另外还有一点可以看出郑和和西方那些航海家的不同。西方人航海的目的以掠夺贵金属、土地和殖民为目标,用武力的方法强制当地人改变信仰改变自己的文化,留下血与火的征服和摧残。

  不过郑和下西洋更是一种象征,象征着明王朝的强大,象征着中国人的冒险精神,而且下西洋到达每一个地点的时候,郑和的船队留下的却是和平、友谊、平等的贸易,如此众多的船员,也没有掠夺一寸的土地。

  在下西洋之前,马萨也提前有幸去到了城北的龙江造船厂观摩。龙江造船厂建于洪武初年,下西洋的宝船是在这里建造成的,来到这里看到的是一幅幅忙碌景象,这宝船可比马萨想象中的要大的多。

  这次下西洋的船只大致可以分成六种,宝船是其中最大最主要的船舶,它的作用就相当于现在的主力舰,可是船只中的核心,乘坐它的也都是领导者或者外国使节,最大的宝船长四十四丈四尺,宽十八丈,载重量达八百吨,折合到现在,那长度为151.18米,宽有61.6米,船一共有四层,可挂12张帆,铁舵就重4810公斤,要两三百人才能抬起了,就连舵杆都有11多米长,这样的宝船一般可以容纳一千人,如此巨无匹敌的船,在当时的世界上都可以说是最大的船了。

  马萨作为一个水军自己可是没有机会坐宝船了,只有指挥官和外国使节才能乘坐的船也一定很豪华,上船一参观,果然是如此。

;不过郑和下西洋更是一种象征,象征着明王朝的强大,象征着中国人的冒险精神,而且下西洋到达每一个地点的时候,郑和的船队留下的却是和平、友谊、平等的贸易,如此众多的船员,也没有掠夺一寸的土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