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天下第一巧(下)第1/2段
指南车是一件传说中的器物,相传在蛮荒时代,黄帝和蚩尤打仗,大雾迷漫,难辨方向,黄帝便令工匠造指南车,正是靠着指南车指引方向,黄帝才打败了蚩尤。
既是传说,那肯定是没有实物,也没有图纸的了。一次在朝堂之上,散骑常侍高堂隆就公然地宣称指南车乃子虚无有之事,不过是前人所编的神话传说而已。
马钧当朝就予以反驳,认为指南车巧则巧矣,却不是不可以造出来的。
骁骑将军秦朗还讥笑道,你先生名钧,字德衡,钧是器具的模型,衡能决定物品的轻重,如果轻重都没有一定的标准,就可以作模型吗?
几个人因为这,争论的不可开交,一直闹到了明帝驾前。曹叡没见实物,自然也是倾向于高堂隆和曹叡的。
马钧当殿表示,愿意造出实物,来平息这场争论。
后来马钧潜心研究,刻苦钻研,最终利用差动齿轮的结构原理,制造出了指南车。事实胜于雄辩,马钧用实实在在的成果,打了朝中某些大臣的脸。
马钧造出来的指南车,构造精巧,无论在任何情况下,车上的小木人手指的方向,皆是南方,始终不变。满朝文武皆是惊叹不已,从此天下皆服其巧也。
此为一异也。
翻车早在东汉末年就发明了,但其结构笨重,操作繁复,让翻车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并没有成为水利灌溉的利器。
马钧在朝中做给事中的时候,俸禄不多,闲瑕之余便辟园为地,种点粮种点菜贴补家用。
但马钧家的菜园子是一块高地,虽然毗邻洛水却无法灌溉,于是马钧做改进翻车,制成了龙骨水车,据史书载,马钧改制的龙骨水车车身用三块板拼成矩形长槽,槽两端各架一链轮,以龙骨叶板作链条,穿过长槽;车身斜置在水边,下链轮和长槽的一部分浸入水中,在岸上的链轮为主动轮;主动轮的轴较长,两端各带拐木四根;人靠在架上,踏动拐木,驱动上链轮,叶板沿槽刮水上升,到槽端将水排出,再沿长槽上方返回水中。如此循环,连续把水送到岸上。马钧所制的翻车,轻快省力,可让儿童运转,“其巧百倍于常”,洛阳百姓争相仿制,被广泛应用。
龙骨水车直到后世二十世纪还在乡村广泛的应用着,一项发明成果,可以应用近两千年,惠及亿万农民,马钧堪称是功不可没。
此为二异也。
有一次有人给明帝进献了一套木偶百戏,做工精良,栩栩如生,但唯一遗憾的是这套木偶是死的,不能动的,那怕做工再精湛,看几遍之后也就索然无味了。
曹叡于是问马钧能不能有办法让这套木偶活动起来,马钧给了他一个肯定的答复,曹叡大悦,诏令马钧加以改造。
这么难的任务别人或许觉得不可思议,木头人本来就是死的,怎么会动呢?许多和马钧不睦运转,“其巧百倍于常”,洛阳百姓争相仿制,被广泛应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