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3章 人机交互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仿真神经接头是用特殊的材料与动物的神经相连接,用来细致地研究动物神经系统的一种新技术,比早先的精细微电极方式更先进,更精确,更可靠。

  只是,这种技术仍然有免疫排斥等问题需要解决,因此现阶段仅用在动物研究上,并没有应用到人体。

  这么多年,朱天赐对自己的身体已经了解得很彻底,虽然变身能力逐渐下降,但仍然有着常人不具备的恢复能力。

  在早先的时候,他曾经将秀秀的控制按钮藏在自己的肌肉里,但变身后就被挤了出来,不久前,他为了测试变身能力的下降程度,再次将一枚按钮缝在肌肉里,变身后已经不会再被挤出,却有了一个意外的结果,按钮安静地呆在肌肉里,仿佛成了他身体的一部分,没有产生任何的排异反应,周围的组织没有发炎,也没有形成包膜和瘢痕组织,没有机化。

  这是骨髓母细胞带来的特殊能力,是变身能力的衍生能力。

  所以,他可以将仿真神经接头技术用在自己身上,以便更好地与智能进行人机交互,而不会有排异反应。

  朱天赐不知道的是,他和秀秀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相同的技术,也是当下效果最好的人机交互技术。

  解决了最核心的技术,朱天赐开始规划辅助智能的各个细节。

  他因为医学和电子工程技术兼修,使他研发了先进的智能人,他对人的大脑有着深刻的了解,各种感觉信息经过加工后形成短时记忆,需要重复和关注,才会形成长期记忆,在短时记忆和长期记忆之间,要经过大脑海马体的存储转换和定向,存贮到相应的记忆区域,图像、文字和声音会存到不同的区域。

  读取大脑的临时记忆,最佳的方式,是通过仿真神经接头技术使智能与海马区神经相连。

  而记忆的再现、对比和加工,主要在右脑的前额叶皮层。

  从智能的磁盘读取数据,向大脑传输,就应该将信息传输到右脑前额叶皮层,用仿真神经接头技术最好,但人的记忆原本就是模糊的,额叶与头皮的距离又近,用其他的人机交互技术就足够了,朱天赐选用了较为成熟的电子探针技术。

  电子探针是高凝聚度感应电压电流变化的技术,并不是真的实物,而是一个极小的电场,感应范围就像一根比发丝还细的针,而且可以控制感应的距离,这种技术原来是用来检测集成电路瑕疵等用途的,被朱天赐拿来改进了一下,不仅可以感应,还可以在探针顶端形成一定的脉冲电场,来给神经细胞一个主动的刺激信号。

  这种技术不能用于海马区,因为它的作用距离太短,而海马区位用大脑的中心位置。

  电子探针虽然比发丝还细,但毕竟达不到纳米的程度,不能一一对应神经细胞,输入的信息是模糊的,如果需要输入更确切的信息,比如精确的计算结果,可以直接通过与海马区的连接,将信息输入到海马区,形成短时记忆,再通过大脑内的神经通路,传输到前额叶皮层。

  不能将所有的信息都输入到海马区,因为加强的短时记忆还会传输到其他的皮层,会形成很多的垃圾长期记忆。

  也不能在前额叶皮层读取记忆,因为这些记忆虽然也包含一些短时记忆,但更多的是长期记忆,用智能来代替人脑存贮的必要性就大大降低了。

  在智能方面,朱天赐只给辅助智能保留了计算和存贮功能,关注、判断和联想等功能都由他自己来完成。

忆,最佳的方式,是通过仿真神经接头技术使智能与海马区神经相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