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未曾设想的道路第1/3段
<p>新书正文卷第44章未曾设想的道路直到桎梏被解开后落到脚边,万脩仍不敢相信这是真的。</p><p>事情发生得太快,谁敢相信,今天才押送囚犯上路的督邮,不但放了自己,还提出要一起逃亡?二人也不熟啊。</p><p>看着站在一旁的第五伦,万脩下意识地觉得:“一定是伯鱼说服了马督邮!”</p><p>他心中大为感动,喃喃道:“二君,万脩何德何能……”</p><p>正麻利牵马准备跑路的马援却斥他道:“休得多言,快来备马。”</p><p>万脩应诺,也不矫情了,他为了还多年前欠原涉的恩情,自愿顶罪赴死,可正如第五伦劝他的那句话:“你死尚且不怕,何况是生?”</p><p>马援装好鞍鞯,回头看向第五伦:“伯鱼,当真不与吾等同去?”</p><p>抛下好不容易才统合到一块的宗族,放弃所有在手的底牌,凭着一腔热血义气,和二人一起流亡重新开始?这是第五伦未曾设想过的道路。</p><p>见他默然不言,马援笑道:“莫非是舍不得郎官之职?”</p><p>第五伦摇头:“文渊能将督邮通印扔到酒盏中,我便能将这铜印黄绶弃之于厕溷,怎会可惜?只是……”</p><p>万脩觉察到气氛不对,连忙道:“马督邮,莫要为难第五郎君,他与吾等不同,家有年迈大父。”</p><p>“大父在,不远游么?”</p><p>马援颔首,觉得在意料之中,也不再劝第五伦,不料第五伦却反问道:“文渊逃亡后,有何打算?”</p><p>既然第五伦不同行,马援便留了心眼,也不说去何处、投奔谁,只笑道:“还能做什么,隐姓更名,蛰伏于边塞山林,等待朝廷大赦。”</p><p>杀人放火受招安?第五伦和万脩面面相觑,等大赦,这靠谱么。</p><p>马援自信道:“天下不安,早则三载,迟则五年,一旦乱起,朝廷穷于应付,肯定会对豪杰有赦免。届时吾等便能脱罪,那之后的事,到时候再说!”</p><p>还以为马援有长远计划,没想到这老哥也是一拍脑门做事。</p><p>第五伦笑道:“看来我先前误会文渊了。”</p><p>马援皱眉:“伯鱼何意?”</p><p>第五伦道:“我曾听扬子云说前朝往事,秦末之际,汉高帝刘邦身为亭长,押送徭役去咸阳,结果中途逃走许多人。按照秦律,刘邦已犯下大罪,他索性把所有徭役都放了,与彼辈一同躲藏在山泽中做盗贼。直到秦始皇帝驾崩,陈胜吴广共举大事反抗暴秦,刘邦这才带人响应。”</p><p>他说道:“文渊以督邮身份释放君游而一同流亡,与此事颇类,我还以为,你亦有汉高之志!”</p><p>“汉高……高祖?伯鱼看我像么?”</p><p>马援顿时乐了,他是对朝政不满,平日里言语多少有所抨击,但确实没到蓄谋造反的程度,今日流亡也是临时起意。</p><p>“我也不全是出于公义,眼看十年来朝政堕坏,豺狼当道,天下必乱。大树倾倒时,离得越远的人越安全,正如春秋所书,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夷吾在外而安,出去几年倒也不错。”</p><p>茂陵马氏与新莽捆绑太深,若能有个游离在外的人,反而是件好事,这也是马援不肯做郎官的原因。</p><p>若换了两个月前,什么申生、夷吾,第五伦多半听不懂,好在他这段时日在郎署学了春秋决狱。而扬雄更是块宝,虽不通训诂,却博学广闻,不记牢历史怎么在作赋时用典?</p><p>第五伦便跟着扬雄学了点,他没把春秋奉为经术圣典,只当恶补历史知识了。</p><p>马援刚说的这个典故,第五伦是知道的,遂道:“重耳、夷吾也不能一生流亡在外,他们之所以能重归故国,还是因为朝中有里克啊!”</p><p>春秋时晋国骊姬之乱,被一直隐忍蛰伏的大臣里克所平定,又邀请重耳、夷吾回国。</p><p>第五伦朝马援、万脩拱手:“我说句大话吧,二位在野,我则在朝,穷则自保,达则兼济,比一直流亡等待大赦,起码多了条退路。”</p><p>先提刘邦,又自比里克这弑君之人,话里一个反字都没有,但第五伦心中潜藏的反意已昭然若揭。</p><p>万脩听得目瞪口呆,哪怕是原涉大侠,坐拥宾客数百,也不敢这么想吧。</p><p>马援亦然,方才还腹诽第五伦顾虑有个游离在外的人,反而是件好事,这也是马援不肯做郎官的原因。</p><p>若换了两个月前,什么申生、夷吾,第五伦多半听不懂,好在他这段时日在郎署学了春秋决狱。而扬雄更是块宝,虽不通训诂,却博学广闻,不记牢历史怎么在作赋时用典?</p><p>第五伦便跟着扬雄学了点,他没把春秋奉为经术圣典,只当恶补历史知识了。</p><p>马援刚说的这个典故,第五伦是知道的,遂道:“重耳、夷吾也不能一生流亡在外,他们之所以能重归故国,还是因为朝中有里克啊!”</p><p>春秋时晋国骊姬之乱,被一直隐忍蛰伏的大臣里克所平定,又邀请重耳、夷吾回国。</p><p>第五伦朝马援、万脩拱手:“我说句大话吧,二位在野,我则在朝,穷则自保,达则兼济,比一直流亡等待大赦,起码多了条退路。”</p><p>先提刘邦,又自比里克这弑君之人,话里一个反字都没有,但第五伦心中潜藏的反意已昭然若揭。</p><p>万脩听得目瞪口呆,哪怕是原涉大侠,坐拥宾客数百,也不敢这么想吧。</p><p>马援亦然,方才还腹诽第五伦顾虑太多,不像个干大事的人。岂料这孺子深思熟虑,竟是憋着颗反心想搞个大新闻。这一对比,倒显得自己像个什么计划都没有的冲动莽夫,心中那点轻视之意尽去。</p><p>诚然,他若真需要“里克”,还在做二千石的两位兄长,可不比第五伦这小郎官强得多?</p><p>但光是这份胆大到吓人的心志,便足以让马援对第五伦另眼相看,欣然笑道:“善,狡兔三窟,从此之后,伯鱼便是吾等的内援!”</p><p>“二位待我片刻!”</p><p>第五伦匆匆回了一趟亭舍,再来时手中持着一物,将其交给万脩,却是那柄在长陵折断的弓。</p><p>“是一把好弓,可惜折了,我虽请匠人以鱼胶仔细粘过,只恐再难使用,且物归原主,君游留个念想吧。”</p><p>万脩单膝下拜,郑重接过,他仔细将弓绑在身上,视若珍宝:“不然,往后这弓射出去的,就是仁义之箭了!”</p><p>马援上马后道:“吾等一走了之,伯鱼恐怕会被五威司命唤去问话,倒是连累了你。”</p><p>“定不会泄露半句。”第五伦无奈:“我确实也不知二君将去往何处。”</p><p>这话让马援惭然,他方才疑第五伦不愿同行,故意不说,如今看来,却是小心过头了,着实对不住第五伦。</p><p>时间很紧,随时可能有人醒来发现一切,第五伦朝二人拱手作别。</p><p>“后会有期。”</p><p>“来日再会!”</p><p>二人纵马而行,但马援却又绕了回来,哪怕有风险,他仍将二人要去的目的地告知第五伦。</p><p>“伯鱼,吾等要去的地方,是填戎郡!”</p><p>……</p><p>眼看两马消失在夜色中,第五伦这才叹了口气。</p><p>“伏波将军马援,不愧是这时代,除了王莽刘秀外,第三个让我记得姓名的历史人物啊,果有豪杰之气。”</p><p>堂堂男儿,谁没点热血呢?马援相邀一起远遁时,第五伦心里有个声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