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反他娘的!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不是白当的,甚至能说出具体某人的家訾:比如第五平旦家,一家四口,有宅一区,田十五亩,家赀总计13万,这可是第五伦亲自核算过的,若是只靠土地,他家年年都要饿肚子,可现在第五平旦在煤窑做了工头,第五伦每月给他家发四石粮。</p><p>全乡乃至全县、全郡的贫富情况、阶级构成,第五伦都已了然于胸,户曹掾职位上能获得的资料已经没什么好深挖的,这才心满意足辞职。</p><p>两百年兼并下来,大多数田都集中到了本家大宗,比如第五霸就占田五十顷,第一柳家更多,全乡1的人口占有了60的土地和财富。</p><p>贫富差距虽大,但或是聚族而居的原因,大地主和小家、佃农的矛盾尚未激化到不可调和的程度,剥削他们最狠的,反倒是王莽的新朝官府。这次能加收三十分之一,下回就能像在益州做的那般,横征暴敛百姓一半资产。</p><p>第五伦早就算好了帐,他只需出两千多石粮食,就能将全乡中家、小家、下户的訾税统统缴了,仓里还能剩一半粮食呢,怕什么!</p><p>第五霸是支持他的,第五伦无言以对,只不服地嚷嚷道:“宗主去年说要屯粮万石,如今刚看到点希望,就要散去大半,还不是借,而是打水漂,宗主图什么?”</p><p>当然是图他们的人。</p><p>第五伦笑道:“损我家一毛,而能利于全宗族,让下户不必破家流亡,这难道不是极大的善事么?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相信我,千金散尽,还复来!”</p><p>他让人开仓运粮而出,一辆又一辆人车辇将黄灿灿的粟米送出。</p><p>此事已经传遍全乡,很快,第八直就匆匆登门拜访,他在里仁堂前拜见第五伦,面露愧色道:“古人云,异居而同财,有馀则归之宗,不足则资之宗。不曾想伯鱼竟如此慷慨,不愧是宗主,我愿亲自资助第八氏下户,渡过此难。”</p><p>稍后第一、第三、第四、第六、第七的族长也闻讯而来,都表示已将义仓提前投入使用,希望能为宗族做点贡献。</p><p>登门的人越来越多,那十几户家财十万以上的小地主也主动来禀报,能够独立承担税粮,甚至愿意帮衬一下自家佃农。</p><p>甚至连第一氏的鸡鸣,也跑来稽首:“我家虽然只是小户人家,但十来石粮食还是出得起,请宗主不必管我!”</p><p>至于蜂拥而至,表示愿意给第五氏白干活来偿还这债的下户佃农,就更多了。</p><p>看来明年,第五氏家的产业能有更多工人了。</p><p>但第五伦统统拒绝,表示这次送出去的粮食,一粒都不会回到仓中,让众人留着各家了粮食以备不时之需,这让他博得了更多的赞誉和敬佩。</p><p>第五伦心里却门清:“在此之前,我这宗主只是名头,宗权不下里,得靠各族长协助才能发号施令。”</p><p>那么从今天起,他便是这诸第七里五百余户、四千多人心目中,真正的宗主!</p><p>而本郡、本县的百姓听说这件事后,又会怎么想?</p><p>在列尉郡,王莽每失去一分民心,第五伦就要拿到一分。</p><p>此消彼长,他迟早会有在首都圈搞个大新闻,中心开花的那天!</p><p>……</p><p>临渠乡诸第只是特例中的特例,在列尉郡各县,上演着一幕幕悲喜剧,这才是朝廷临时加赋导致的真实情况。</p><p>王莽的诏令,一层层往下摊派,从纳言到郡,从郡到县,再到乡、里。</p><p>皇帝拍下脑门即可,公卿郡尹动动嘴就行,但具体的事,总得由基层小吏来跑腿执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