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福报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t;/p><p>而秦禾则盘腿坐了下来,愣愣地看着头顶的日头和白云发呆。</p><p>秦禾忽然想起了自己那给人做了一辈子佃农,一生都在耕耘别家土地,累得腰再也直不起来的父亲。</p><p>想起他曾说过,自家在几代人前,也是有地的。</p><p>坐着坐着,他甚至整个人躺在厚实的土地上,深呼吸嗅着那城里人觉得臭,而他觉得香的泥土味,双手深深扣进地里,有泪水从眼中流出,滑落到泥土中。</p><p>这一刻,在壮丁营地里的生不如死,在边塞时冻掉的小拇指,赶赴魏地磨出的老茧和水泡,还有作战时利刃迎面而来的恐惧,这一切付出,似乎都值了!</p><p>“父,我家从此以后,又有地了!”</p><p>众人在田地里耽搁了太久时间,门下循行最后不耐烦地催促他们上来,和乡吏一起,将五十多个本地农夫介绍给了他们,让新地主和佃农打个照面,他们的往来,也就仅限于此了,屯田校尉的官吏,以及第五伦在武安县组建的新官府会包办收租等事。</p><p>秦禾也就此见到了给自己种地的佃农,一个头上裹着青帻的褐脸老农。</p><p>秦禾不像一些袍泽那般,做了小地主后趾高气扬,还记着自家也是过过苦日子的,恭敬地朝老农行了军礼。</p><p>“我叫秦禾。”</p><p>关中话,身在魏地的褐脸老农当然没听清楚,只板着脸,不屑地看着秦禾与他的袍泽兄弟,最后拗不过官吏在场,只随便一拱手道:“武安民。”</p><p>武安是复姓,据说亦是李牧的后人,也有说法,说他们是秦武安君白起的后人。</p><p>武安民倾向于前者,在做着李氏佃农那段时日,他对这份渊源是颇为自豪的,将其作为炫耀的谈资。</p><p>“许多代人前,我家也姓李,和李公是亲戚呢!”</p><p>虽然,现在已经沦为佃农,耕豪民之田,租税什五,日子过得也不好,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p><p>但武安民却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甚至还对东家颇为感激:“若是没有李公兄弟怜爱,吾等连这几十亩地都没得种,只能做流民,饿死沟壑中!”</p><p>所以他卖力种地,鸡鸣就起来干活,不为自己多得点粮食,只为对得起东家,用后世的话说,这就是福报啊!</p><p>而与甿隶们做活休憩之余,武安民甚至会指点着周边广袤的田畴,自豪地告诉他们:“从这到那,上万亩地,都是李公家的!”</p><p>虽然李能兄弟从来没正眼瞧过他一下,甚至都不知道几千名佃农中有这样一位存在,但不妨碍武安民早晚都将自己的血统、东家的恩情挂在嘴边,每逢节庆,就朝李氏坞堡方向稽首磕头,心怀感恩。</p><p>直到李家轰然倒塌,被第五伦撵跑。</p><p>武安民的世界也几乎塌了,若非儿子拦着,从来没受过李家恩惠的他,差点就要一个人拎着草叉去追随李氏跑到赵地去,好说歹说才留了下来。</p><p>“也对,我要为李公,守住这片田畴,等他回来啊!”</p><p>而对新来的地主,武安民是嗤之以鼻的。</p><p>“一个人只占了三四十亩,也好意思叫豪民,也好意思收租?”</p><p>瞧他们和自己没什么区别的粗糙面孔,那与老农无二的没教养憨笑,在田地里或坐或卧的痴傻,甚至还有人愿意亲持镰刀农具下地干活,武安民就感觉到嫌恶。</p><p>豪民地主,应该高高在上,让自己憧憬艳羡而不可及,怎么能和佃农一样呢!</p><p>哪怕门下循行和乡吏作证,给猪突豨勇和佃农立新的租契时宣布,过去李氏收取十五之租,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